第211章 掌控四镇(一)(7 / 14)
农耕时期的一些大工程,在后世看来也是规模不小,比如隋朝建造宫殿、修建大运河等,这些工程相当于后世的修建奥运场馆、南水北调。在后世,这些个工程虽然也大,但主要依靠机械力量去做,并且有专业的建筑承包商,经济基础也不是农耕时期可比,而在秦、隋的农耕文明时期,这样庞大的工程就非得征调几十万、上百万人才行,这对农耕文明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这么多的劳动力全都去修工程了,农业生产必然要受到影响。而且,这不仅仅是直接修工程的人,还要有配套服务,因此,一个宫殿工地上假设有十万人的话,那么后勤、原料、运输、管理等就有几倍的人在为其服务。因此,一个大工程的牵涉面很广、很深,往往是牵动整个国家的。
隋朝灭亡的两大直接导火索就是两项:一个是庞大的工程,一个是对外战争。隋炀帝曾三次远征高句丽,而且失败了——这里也看出,秦朝是以统一六国为完成统一大业,而隋朝则不满足于统一中国本部,而是谋求向外扩展,将朝鲜半岛纳入中国范畴。当然,更准确点说,应该是把朝鲜半岛归属中国固定下来,或者叫做收复朝鲜半岛,因为在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就在朝鲜半岛设立了乐浪郡和带方郡两个行政机构,朝鲜半岛大部分就归属这两郡管辖,在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而给了中国边疆和周边地区闹独立的机会,朝鲜半岛也就是在这时候分离出去的,高句丽在313年终止了乐浪郡和带方郡的行政管辖权。
因此在李曜看来,隋朝是一个升级版的秦朝,但隋朝不如秦朝的是,它没能将中国的统治圈成功扩大。隋统一中国后显然认为自己负有更大的使命,就是将中国传统的统治圈再次扩大,并稳定下来。除了秦汉朝时期的统治地域外,隋朝显然认为可以将周围一些小国或者原番薯地纳入中国直接统治之下,变成中国的一个个行政区。《隋书》、《资治通鉴》这些里表露的思想就很明白,隋朝不仅仅是想征服高句丽,而是在向四面八方扩张。在南方,大业元年一月,隋炀帝就任命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征服越南。占领交趾(今河内)后,接着刘方就进军林邑,也就是越南南方地区。刘方和部将宁长真兵分两路,宁长真率领步兵和骑兵从陆路攻击,他自己率领舰队从海路前进,然后在海口登陆。当时林邑王曾在阇黎江设防堵截,没成功,当隋军渡河之后又在南岸进行一次决战,并且使用了东南亚地区惯用的战术,即使用战象,但这些大象被隋军的弓弩一阵射击之后掉头冲垮了自己的部队,结果,林邑王再次战败,这场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