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章(6 / 7)
会说人话一样。
首先需要解释一下大脑的构造。人的大脑分两个半球,体积较大,不同的部分分管着人体不同的部位,如果把大脑形象成一个核桃形状,那么它的结构分管的区域与人正立时刚好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大脑最上部分管的是人体的下肢,而它的下半部分管着人体的面部,比如,表情,动作等的协调。这个部分占的大脑体积最大。正是因为大脑有很多的分区,大脑皮层中有许多高级神经中枢,不同分管着人体的不同方面,共同指导人体的行为和思维。
咱们再来分析一下人记忆的形成.大脑皮层中有许多沟回,表面积较大。人体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形成记忆的。大脑皮层的褶皱越多,则可能会更聪明。也有研究说爱因斯坦的大脑比普通人要稍宽。大脑使用程度越高,神经细胞上长出的树突就越长;反之,则树突逐渐萎缩。神经细胞上的树突越多,记忆功能也就越强。
失忆并一定是因为大脑的结构被破坏,更多的可能是脑部有血块或者别的固状物封住了某部分的迂回,造成部分记忆无法被唤起,但这并不影响人的其他正常的行为活动。
*【失忆前后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的论题】
老实说,就本题而言,我也不知道。但从逻辑角度答,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悖论,即特修斯之船。
这是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对于人体,人体的新的细胞不断更新,直到他身上所有的细胞都被更换一轮,等等。
也许这个人还是不是原来那个人,全看他自己的意愿吧。
————
而且失忆也分很多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