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部分(3 / 6)
样,让村子里现多几户人了,毕竟现在不可能再分地,分房子给大家了。
“就是,这样吧,你干脆把田租给佃户种。这样就算村子里多了几户人家,但他们没有自己的田地,也就说不上话。人虽然是多了,但实际上也不能完全算是芦苇村的人。”
江夫子直接给了她一个答案。反正家家户户种的粮,都有稍有节余,佃给人家种,基本也能满足自己家的需求,还给别人添了一条活路。
雇人不太靠谱。还不如佃户更省事。而且他俩也商量过这个事情,现在村子里劳动力少了,虽然有人帮他们种田,但是人人都快累死,也不是个事,还不如搞几户佃农过来,大家都轻闲些,并且也能让芦苇村的人口,还和江大山他们都在村一样多,男人们多,村子才会更加强大。女人们再厉害,也不是长久之计。
他们俩还打算和辛湖提提这个事,没想到她到是主动来提了。
辛湖也很满意,也是她对古代很多事情不了解,只想着雇人,没想过到古代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佃农。佃农依附于大户人家生存。虽然现在芦苇村没有哪家象地主一样,有成百上千亩的地,但是他们也不需要太多佃农,两户人家足以。
而且佃农的很好找。外面那些村子的人,哪个不想到芦苇村来生活啊。他们觉得芦苇村就是个幸福窝。只要大家去挑人,一定能找到自己满意的人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在雨中游览天门山,走玻璃栈道,腿都吓软了。
第123章 想想以后
辛湖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 第二天就着手去选择佃户了。
她按照两位夫子的意思,只选择那种有小孩子的家庭。有孩子的家庭,大家的顾虑就更会小一些,而且他们能对他村子里产生的危害就小些。
她先选了一户人家姓江, 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带着一儿一女, 女儿八岁,儿子十岁。这对夫妻能保护着两个孩子,还逃到这个地方来安置下来,得益于,两夫妻都长得人高马大, 身体非常强壮,就是他们的两个孩子, 身体也很好,八岁的小姑娘都长得很结实。
谢家人也愿意要一户佃农,按谢老夫人和谢大嫂的要求, 辛湖又挑了一户姓朱的人家。这家人是兄弟两个, 哥哥嫂子二十多岁, 有个五六岁的孩子, 嫂子身体不太好, 弟弟才十六岁了。他们来的迟, 在这里生活得艰难,二话不说的同意了。
江家也才来了一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