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画素描(2 / 4)
气,因此有个叫“雾都”的别名。二十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用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不过随着近些年来的治理。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明显得到了改善。
傅清扬没有急着去找宾馆,反正他也没有带什么行李。而此时正是早晨,正好可以好好游览一下伦敦。傅清扬的第一站是泰晤士河,这条河实在是太出名了,来到伦敦自然要看一看。
据研究在数百万年前,泰晤士河已经沿现有河道路线流动,即途经牛津、伦敦等地而到达伊普斯维奇市流入北海。在冰河时期末端,源头的冰层开始溶解,大量冰水涌入泰晤士河,使河道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日的形态。而在一万二千年前,英国乃与欧洲大陆版块连接,而泰晤士河的源头亦据称是位处威尔士,一直流到莱茵河汇合。至后期版块发生移动,源头有所改变,而泰晤士河尽头也变成北海。泰晤士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平原区,水位稳定,流速较缓,河宽水深,腹地经济发达,极富航运之利。在牛津以上的上游段仅可航行平底小船;牛津与伦敦之间可行驶驳船、小汽船、帆船及汽艇;伦敦以下可通行吃水十米的船只,而外洋班轮可抵伦敦东侧的提尔贝利。伦敦以下的泰晤士河,牛津大学及伊顿学院即位于这些小城中。此外,还有一些其有历史性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如牛津与剑桥大学的划船比赛。
比起地球上其他的一些大江大河,比如说华夏的长江黄河,泰晤士河并不算长,但它流经之处,都是英国文化精华所在,或许可以反过来说,泰晤士河哺育了灿烂的英格兰文明。
这一点,当傅清扬站在泰晤士河边上的时候有了强烈的感受。可以说,伦敦的主要建筑物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沿岸,泰晤士河伦敦塔桥的两旁,尤其是那些有着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历史的建筑,如有象征胜利意义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葬有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历史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以起降的伦敦塔桥等,每一幢建筑都称得上是艺术的杰作。这些建筑虽历经沧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洗礼,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样,直至今天还在为人们所使用。在伦敦上游,泰晤士河沿岸有许多名胜之地,诸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等。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满了英国的繁忙商船,然而其上游的河道则以其静态之美而著称于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