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走马河东谱新篇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圈子 (2)(11 / 23)
钊手底下干了没有多少长时间人就变味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彭钊刚想开口反驳,赵建辉却把手一摆:“……事已至此,用人责任也的确是要有人来承担的,但是现在还不是说这个事情的时候,现在咱们可是还有一大摊子事情要做呢。但不管怎么样,咱们南粤班子一定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出战斗力……”
柯庆峰和彭钊两个人加起来一百多岁了,被赵建辉这种毛头小子在这种会议上不点名的批评,两个人听着,偏偏还不能反驳什么,各自心里也实在是有点后悔。
真的是失态啊,可造成他们失态的话头,正是这位年轻的赵书。记引出来的,他这是故事抛下钓饵银鱼上钩啊。谁说年轻人就头脑简单了?这个年轻人脑子够用,也真够坏的。无形当中,自己就被他刮了面皮。偏偏还不能站出来和他辩驳,不然的话,刚才赵建辉说的影响班子团结的那个人,本来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没点名的,这么一来岂不是自己招认了么?
当然,赵建辉是有这方面的意思,但也不全是。最起码,从他来到南粤之后发生的一切问题,已经牵连出了数位厅级干部,还有一个被停了职的副省级,这些人不管错误大小,总归是犯了错误的。这么多位高级干部出现了问题,管他的领导们不应该想想各自的责任吗?这虽然是他们自己经受不住诱惑,可难道说不是因为班子不团结才导致出现的问题?
党政两套班子的和谐也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有力基石,所有的干部不可能全都能够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如果常委会上也总是舌剑唇枪,那有些事只怕不可能办的好。
虽然从一开始参加工作,赵建辉就已经见惯了常委会上的争执和吵闹,他也知道,如果没有一点杂音的常委会其实也不见得就绝对是好事儿。如果那样的话,不是一言堂也基本上失去了设立常委会的宗旨和目的。
但他却更知道,在对待某一种事物的时候,意见分歧原本就是正常的,但却不能用讽刺、挖苦、打击、阴谋来达到意见统一。这同样不应该是常委的风格。有争论,有妥协,由争论妥协达到意见一致,这才是常委会应该有的良好氛围。最不济,也只能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结果,但是一旦结果形成,不管你是当初赞成的还是反对者,都要高度服从这个结果。
这个道理赵建辉明白,柯庆峰明白,彭钊也明白。所以,现在赵建辉不点名的批评,他们两个人别关心地怎么想,但是在表面上也只能捏着鼻子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