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走马河东谱新篇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惊人的言论(2 / 4)
A和自由行时,中央和港府都有一种期望,那就是用这种刺激措施使香港经济喘一口气,用以带动金融、专业服务、教育和医疗等产业的服务需求,毕竟这些行业才应该是香港竞争力的核心。然而近十年过去,零售业的急剧增长“其溢出效应无法到达其他产业”,反而使其他新兴产业难有发展的空间。即使增加了就业,自由行吸纳的主要是大量的低技术劳动力,年轻人投身其中亦难有好的发展前途。因此,自由行的好处除了商铺业主,普通市民几乎享受不到。反而是连锁零售商店的急剧扩张,破坏了香港社会原本的社区结构和消费习惯,其中的损害逐渐浮现,演变成今天港人与内地游客的对立。
这是当初的决策错误吗?绝对不是。这事因为,在这十年之中,自由行带来的眼前利益和繁华景象甚为符合港人实用主义的心态,而“背靠祖国”的神话也已经深深植入香港社会的群体意识之中。由于库房连年盈余,政府不仅不再讨论税基狭窄的问题,还以争取到新的中央“惠港措施”为政绩,遑论顾及经济转型。
直到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港府才终于大梦初觉,委任了一个经济机遇委员会,提倡发展知识经济和“六大优势产业”,时至今日仍成效不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无论创意、环保、医疗或是科技等多么先进的现代产业,在香港首先便要克服高地租带来的成本问题,这恰恰又是香港经济的重心和痼疾所在。高昂的地价和生活成本,极大削弱了香港在很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赵建辉这几句话,简直就是指着鼻子在骂:“妈的,国家给你们再优惠的政策有什么用?你们自己不努力,光知道抱怨,不知道抓住机遇干点正事儿,自己不进步,还埋怨别人马上就要超过你们了,让别人停下来别撵上你,天底下哪有这个道理?”
其实,现在内地人对香港,依旧是充满着崇拜、敬仰之情的,比如每年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的络绎不绝,香港更是内地人眼中的“购物天堂”,每年内地人民在香港消费的奢侈品,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这之中也出现了一些孕妇到香港待产的私人行为,分析其原因,无非是欲享受中央政府给予香港的一些特权而已。但他们既然获得了内地与香港政府的允许,也是无可厚非的个人行为,一些香港媒体和香港人,是不应当以此用“蝗虫”这样的词汇及“抢香港婴儿奶粉”诸句子来侮辱所有内地人的。
内地人民对香港的感情,可以说是包容而平和的,甚至是崇拜的,但是这些年的媒体上,往往会看到极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