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一月来临(2 / 4)
户户都在家用澡盆子跑上好些米,这些米有籼米也有糯米,搭配比例不同,口感也会不一样,喜欢黏软的,就六比四搭,想存放长久的,就像庞爸庞妈家这样,人多,又爱吃,就会选择七比三的量,籼米七,糯米三。
今年庞夏的二姨林铭英还送了好些高粱种子,庞妈把它们也给泡上,到时候打高粱年糕,换换口味也不错。
米都是提前几天泡上,和高粱分开泡的,因为高粱需要泡的更久些,泡好之后淘米淘高粱的时候,再混到一起就行。
和庞夏他们商量了时间,就定在这个周六,青青悠悠还没放假,定这个时间,孩子们也能去,其实每年打年糕,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不用干活,随便哪家的年糕先出炉,围上去的孩子都能分到一块,那时的年糕最好吃,又香又软又滑。
因为不确定自己家能排上多少号,庞夏带着青青悠悠还有宴星,周五晚上就回了老家,完全在庞妈那儿吃的晚饭,家里不够住,四个孩子偏要挤一起,最后就剩李景行跟庞夏去了星洲住。
难得今天俩人都闲着,洗过澡之后也才九点,李景行对打年糕这种事还真不太了解,夫夫俩索性躺在床上聊了起来。
“打年糕的地方挺破的,一间小屋子,屋里的一角堆的都是煤炭,有个师傅专门往火炉里丢煤炭,六个木桶装上磨碎的米粉放在六个蒸汽口上蒸,每个木桶都写了数字,六个小木牌,木牌就给米粉的主人,米粉蒸好之后,会有人喊号,拿着那个木牌号的人过来,把木牌还给叫号的师傅,那人就可以去切年糕的机口前,拿着筛子等着了,蒸好的米粉倒进年糕机里,通过长方形的管道挤压成长长的、手指宽厚的形状,通过出口那儿时,被旋转的切刀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小长方体,记得我小时候,年糕机没这么先进,都是人工手切,两个师傅换着来,否则切一天手都得断!不过就这样也挺够呛,现在好了,机械自己配备三百六十度旋转切刀,切出来的年糕大小还挺均匀,负责接年糕的人,把筛子浸入出口处盛满水的澡盆里接年糕,接了一些之后就要立刻端走换下一个人接,一筛子不能接太多,否则年糕就粘一块了,筛子里的年糕要倒去外面事先准备好的芦柴晒波上……”
“芦柴晒波是什么?”李景行搂着庞夏问。
庞夏笑眯眯的说:“这是我们这的土话,学名叫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你肯定见过,以前的黑白电影战争片上就有,一些农村老头老太用它来晒被子、晒衣服之类的。”
李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