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v章(1 / 5)
进入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赶着抢收田里的稻谷,这一年到头就指望着地里这点儿收成来!村里头全家老少齐动员,便是三四岁的小萝卜头也跟着大人在身后捡落下的稻穗。
只今年因着前些日子的干旱,即便是每天挑了河水灌溉,解了解燃眉之急,可这地里的稻子还是比不上往年,米儿也不甚饱满,一番合计下来比往年可是要减收了两三成,有些庄户完全就是对半减。对这些扒拉着土地干上一辈子的庄户人家来讲,这无异于是个晴天霹雳来。
粮食减产,家中人口又多,交上赋税,有些人家哪里够挨过这个冬去。村子里好些人都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今年又要拴紧裤腰带过活了。
柳氏虽然在王家也干了不少的苦力活儿,然到底是外来户,对这些生计问题感受并不是这么深刻。
蒋夫子家中不曾有水田,只屋子后头那小片菜园子地还是当年花里长做主分给他的。蒋夫子平时在学堂教学,每个月里学生们会交一斗廪米来,花里长会从族里每月支付半吊钱作为夫子的工钱。说来在这周边地区一比对,蒋夫子这份工钱拿得实在是少,花里长待蒋夫子为何这般客气,与此也是有很大干系的。
蒋夫子当年落脚在百花村,倒也没想过靠这个来维持生计。他本有些积蓄,便拨了部分出来,在外头让黄珏给置办了些产业,又雇人打理,一家子只有他跟小乙哥儿,一大一小俩男人,花销也不甚大。便是如今添了口子,对蒋家来说也不是甚负担。
蒋夫子也知道村里今年的情况,便主动对这些孩子们说今年剩下的廪米都不用再交了,小孩子们家去告知父母,个个都是对蒋夫子感恩戴德,直说夫子高义。
柳氏知道这茬,一日吃过晚饭,蒋夫子教柳氏认字儿的当口,不由问起缘由。蒋夫子道家中粮食充裕,便是拿那些来也不过放仓里,今年村里粮食减产,大家日子也不好过,那一斗的口粮还不知别人是如何省下来的,这遇上天灾,能帮扶一把是一把。
柳氏点头道是,心里也微微蹙着眉头,待过些日子每家每户交了赋税,尤其是那些佃户,还不知如何过活。蒋夫子自有功名在身,当是不用缴纳赋税,便是柳氏和小乙哥儿两人,折了银子也用不了几个钱。柳氏当然是不知道王家今年收成欠收得厉害,宴氏兀自欢喜柳氏去了蒋家,王家不用出柳氏那笔。
蒋夫子是个很有耐心的老师,柳氏对这里的字虽然也用心在学,但让一个只会简体写字的人一下子要学会类似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