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暴乱潮水 (3)(17 / 22)
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宗宗暴行尽开旷古暴行之先例。
当时,不幸成为“楚怀王”的少年芈心对项羽的种种恶魔行径始终心有余悸,对大臣将军们忧心忡忡而又咬牙切齿地说:“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剽者,抢劫之强盗也;悍者,凶暴蛮横也;猾也,狡诈乱世也;贼者,虐害天下也,邪恶不走正道也。少年楚怀王的这四个字,最为简约深刻地勾出了项羽的恶品恶行。也许这个聪明的少年楚王当时根本没有料到,因了他这番评价,项羽对他恨之入骨。此后两三年,这个少年便被项羽以“义帝”名目架空,之后又被项羽毫不留情地杀害了。少年楚怀王能如此评判,足见项羽的酷烈杀戮已经恶名昭著于天下,内外皆不齿了。后来的关中秦人之所以拥戴刘邦,骂项羽“沐猴而冠”,正在于项羽这种“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的暴行已经完全失去了民心。
太史公曾对项羽的种种凶暴大为不解,在《项羽本纪》后惊疑有人说项羽重瞳,乃舜帝之后裔,大是感慨云:“羽岂舜帝苗裔邪?何兴之暴也!”《索隐述赞》最后亦定性云:“嗟彼盖代,卒为凶竖!”很是嗟叹他这个力能盖世者,竟成了不可思议的凶恶之徒!也就是说,项羽之凶恶为患,在西汉之世尚有清醒认知。不料世事无定,如此一个恶欲横流冥顽不化的剽悍猾贼,宋明伊始竟有人殷殷崇拜其为英雄,惋惜者有之,赞颂者有之,以致颂扬其“英雄气概”的作品竟能广为流播,诚不知后世我族良知安在哉!是非安在哉!
项羽归来后,刘邦也送来了那个楚怀王的子孙。
项梁立即与刘邦共同拥立了这个少年芈心为楚王,名号索性称了楚怀王,以聚结激发楚人思楚仇秦之心。公然宣示的说法,自然是“从民所望也”。新楚定都在盱眙城③。之后,项梁与范增谋划出了人事铺排方略:拜陈婴为楚国上柱国,封五县之地,与楚怀王一起以盱眙为都城,实则以陈婴为辅助楚怀王庙堂的主事大臣;项梁自号武信君,统率楚军灭秦;范增项羽等皆加不甚显赫之爵号,然执掌兵政实权。
对于刘邦,项梁纳范增之谋,以两则理由冷落之,以免其扩张实力:一则理由是,项刘共同拥立楚王,刘邦非项梁部属,项梁无由任命刘邦事权政权;再则理由是,刘邦之沛公名号,原本已是诸侯名号,尚高于项梁的“君”号,故无以再高爵位。如此,刘邦还是原先那班人马,还是原先那般称号,没有丝毫变化。
庆贺大宴上,项梁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