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偏安亡齐 (2)(19 / 22)
三日熟食。凡此等等,皆最充分地体现了轻锐两字。
第二大营为后援辎重军,由娴熟兵政的马兴统率。这支军马也是五万人,却是步骑混编,步军一半铁骑一半;运力则配备一万辆牛车、五万名精壮民佚及一千余名各式工匠。
王贲很清楚,远征奔袭战之难,既在于将士战力,更在于后援得力。诸多奔袭战之所以铩羽而归甚或全军覆没,往往不是主战将士战力不济,而是粮道被截断。当年孙武率吴军长途奇袭楚国的柏举之战之所以能够成功,根本点是副将伍子胥依据孙武谋划,成功解决了粮草辎重通过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武阳、直辕、冥厄三个隘口大峡谷的难题。今燕王喜残部远在千余里之外的襄平,甚或可能继续东逃高句丽。如此漫漫长途,若无坚实可靠之后援,任何打法都没有效用。而只要后援不断,秦军五万精锐骑士足克燕代残军。
在秦军灭楚之战的两年里,驻防北燕的王贲与副将马兴备细商议,缜密地踏勘了蓟城通往辽东的所有路径,每隔三百余里选定一个山林秘密营地,一路总共选定了六处。历经两年余,这六处营地都已经修建成了坚固隐秘的仓廪。每个营地以三千精兵守护,再编配三千辆牛车、八千余民佚、百余名工匠。如此部署,形成的后援流程便是:每个营地都是兼具囤粮、运粮、补充修葺兵器的综合基地,各营分段运输,接力传递直至战场大军。军谚云:千里不运粮。说的便是长途运粮则所运粮食完全可能被人马牛消耗一空。王贲马兴的分段接力之法,则可保军粮辎重不因路途遥远而消耗殆尽。若没有成功解决这个难题,王贲便不会在庙堂朝会上力主十万兵力平定燕代了。
王贲选定的进兵路径,是沿着辽东海滨地带兼程疾进,直抵辽水西岸的河谷地带扎营。而后,再行探察燕国王室军情,寻机决战。也就是说,这千里行军要尽可能地减少时日,以免燕王残部觉察。只要迅雷不及掩耳地逼近到襄平,则要从容不迫地寻求战机,务求全歼这股流亡最远且最难捕捉的燕国残余势力,不给北中国留下后患。唯其如此,王贲在进兵之日,先行派出了四支千骑斥候兵,专一在大军行进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百里之地清道。就实而论,便是捕获有可能出现的燕军流探,并确保沿途山民猎户商旅等不向燕军报讯。因为,这支飞骑大军无论如何轻装如何偃旗息鼓,仅十万匹战马展开飞驰,其隆隆沉雷之声势也大得惊人。若无事先缜密处置,仅猎户商旅的猎奇之谈也足以成为燕军的消息来源,更不说燕赵两大残部间经常往来的斥候密使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