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迂政亡燕 (3)(11 / 22)
与王城君臣合计二十余万。末了,赵平慷慨激昂道:“赵国,根基尚在也!代地全部人口近百万,仍算得一个中等诸侯国也!会战抗秦,代王将出精兵十万,连同燕国三十万大军,战胜秦军大有成算!”
“代国以何人为将?”太子丹最担心没有大将统军。
“便是在下!”
“平原君不是代国丞相么?”太子丹惊讶了。
“将相一身者,战国之世何其多也!”
“平原君诚能为将,胜秦有望!”宋如意着意赞叹了一句。
“两国联兵,存燕复赵,全赖平原君也!”太子丹郑重起身,深深一躬道,“丹请平原君为联军统帅,统一调遣会战秦军,君幸勿复燕国之诚也!”
“太子信平,夫复何言哉!”
觥筹交错中,会战大计决断了:代国赵平为联军统帅,燕国宋如意为军师;无论他国出兵与否,两国都将在秋八月会战秦军!其后半月之间,四路特使接踵回燕,果然一无所成。齐国已经沦为偏安避战之海国,笃信齐秦互不攻战盟约,多年疏离中原,根本不想卷进对秦战事。魏国倒是有大臣跃跃欲试,谁知刚刚即位的新魏王魏假却是畏秦如虎,连燕国特使见也不见,便一口回绝了。楚国的春申君已经死了,楚国也如同齐国一样,抱定了回避秦国之策,以山遥水远鞭长莫及为说辞,回绝了燕国。匈奴单于倒是雄心勃勃,无奈却被蒙恬大军卡住了南下咽喉,根本无法越过阴山;老单于便以相机助战为名,答应拖住蒙恬大军,不使其南下助战王翦的主力大军。
太子丹立即赶赴燕山行宫,对燕王喜禀报了诸般进展。太子丹特意申明,不担心四方拒绝合纵,只担心燕国三十万大军没有统军名将。燕王喜颇为神秘地一笑,极其自信地摇着一颗雪白的头颅道:“国运昌盛,非在名将,而在借力也。当年,先祖燕文公首创合纵联军,燕国有名将么?没有!目下,有赵代之平原君足矣!赵人国史虽短,却是好勇斗狠之邦。我军交给赵将统领,无论战胜战败,皆有好处也!”“父王此说何意?”太子丹有些困惑了。“子何蠢也!”燕王喜一脸笑容地呵斥一句,接道,“战胜,天下皆以燕军为会战主力,功自在燕!战败,天下皆以赵人为将,屈我燕国大军而骂之,罪不在燕!你说,这不是两样好处么?”太子丹大为惊愕,默然踌躇一阵,终究还是吞回了想说出的话。
事实上,老父王是不可理喻的。
太子丹之所以将大军交给赵人统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