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迂政亡燕 (2)(19 / 22)
殿中迭次飞出司仪大臣司仪,周时官职,《周礼·秋官司寇第五》云:“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沿袭后世。与传声吏员的一波波声浪:“秦王临朝——秦王临朝——”接着又是一波波声浪奔涌而来:“燕使觐见——燕使觐见——”荆轲回身低声一句叮嘱道:“秦舞阳毋须惊怕,跟定我脚步。”听得秦舞阳答应了一声,荆轲在殿口对着沉沉王台深深一躬,举步踏进了这座震慑天下的宫殿。
荆轲行步于中央红毡,目不斜视间,两眼余光已看清了秦国大臣们都没有带剑,连武臣区域的将军们也没有带剑,心下不禁一声长吁。红毡甬道将及一半,荆轲清楚地看见了秦王嬴政正从一道横阔三丈六尺的黑玉屏后大步走出——天平冠,大朝服,冠带整肃,步履从容,壮伟异常,与山东六国流传的佝偻猥琐之相直有天壤之别。然则,真正使荆轲心头猛然一沉的是,秦王嬴政腰间那口异乎寻常的长剑!依荆轲事先的周密探察,秦王嬴政在朝会之上历来不带剑。准确的消息是:自从嬴政亲政开始,从来带剑的秦王便再也没有带剑临朝了。片刻之间,荆轲陡地生出一种说不清楚的奇特预感。
骤然之间,身后又传来熟悉而令人厌恶的袍服瑟瑟抖动声。
两厢大臣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荆轲身后,其嘲笑揶揄之情是显然的。
荆轲蓦然回头,平静地接过秦舞阳怀中的铜匣,大踏步走到了王阶之下。荆轲捧起铜匣深深一躬道:“外臣,燕国上卿荆轲奉命出使,参见秦王!”荆轲抬头之间,九级王阶上的嬴政肃然开口道:“燕国臣服于秦,献地献人,本王深为欣慰。赐特使座。”话音落点,一名远远站立在殿角的行人署大吏快步走来,将荆轲导引入王阶东侧下的一张独立大案前,恭敬地请荆轲就座。
此时,司仪大臣又是一声高宣:“燕国进献叛臣人头——”
话音尚未落点,行人署大吏已经再次走到了荆轲案前。荆轲已经打开了大铜匣,将一个套在其中的小铜匣双手捧起道:“此乃樊於期人头,谨交秦王勘验。”行人署大吏双手捧着铜匣,大步送到了秦王的青铜大案上。荆轲清楚地看见,嬴政掀开铜匣的手微微颤抖着。及至铜匣打开,嬴政向匣中端详有顷,嘴角抽搐着冷冷一笑,拍案喟叹道:“樊於期啊樊於期,秦国何负于你,本王何负于你,你竟白头叛秦,宁做秦人千古之羞哉!”嬴政的声音颤抖,整个大殿不禁一片肃然。寂静之中,嬴政一推铜匣道,“诸位大臣,都看看樊於期了……”荆轲锐利的目光分明看见了嬴政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