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术治亡韩 (3)(3 / 6)
令旗高高举起将要劈下的时刻,一面白旗在城头树起,新郑南门隆隆洞开。韩王安素车出城,立在伞盖之下捧着一方铜印,无可奈何地走了下来。嬴腾昂昂然接过铜印,高声下令:“铁骑城外扎营!步军两万入城!”
三日之后,韩王安及韩国大臣被悉数押送咸阳。只有那个年青的申徒张良,莫名其妙地逃走了。旬日之后,内史嬴腾接到秦王特书:封存韩国府库宫室,以待后书处置;嬴腾所部暂驻新郑,等待接收官署开到。一月之后,秦国书告天下:韩国并入秦国,建立颍川郡。三月之后,韩王安被秦军押送到毗邻韩原的梁山囚居。十年之后山东六国逐一消失,韩安郁闷死于梁山。这是后话。
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韩国正式灭亡。
七 忠直族群而术治亡国 天下异数哉
韩国兴亡,是最为典型的战国悖论之一。
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正式承认)韩、魏、赵为诸侯,至公元前230年韩亡,历时一百七十三年。韩国先后十三位君主,其中后五任称王,王国历时一百零四年。史载,韩氏部族乃周武王后裔,迁入晋国后被封于韩原《史记·韩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八里。又在韩城县南十八里,故古韩国也。”《古今地名》云:“韩武子食菜于韩原故城也。”今陕西韩城县境内。,遂以封地为姓,始有韩氏。由韩氏部族而诸侯,而战国,漫长几近千年的韩人部族历史,有两个枢纽期最值得关注。这两个枢纽期,既奠定了韩国族性传统,又隐藏了韩国兴亡奥秘,不可不察也。
第一个枢纽期,春秋晋景公之世,韩氏部族奠定根基的韩厥时期。
其时,韩厥尚只是晋国的一个稍有实权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寻常大臣,与当时握晋国兵权的赵氏(赵盾、赵朔)、重臣魏氏(魏悼子、魏绛)之权势封地尚不可同日而语。韩厥公直,明大义,在朝在野声望甚佳。其时,晋国发生了权臣司寇屠岸贾借晋灵公遇害而嫁祸赵盾、剪灭赵氏的重大事变。在这一重大事变中,韩厥主持公道,先力主赵盾无罪,后又保护了赵氏仅存的后裔,再后又力保赵氏后裔重新得封,成为天下闻名的忠义之臣。这便是流传千古的赵氏孤儿的故事。赵氏复出,屠岸氏灭亡,韩厥擢升晋国六卿之一,并与赵氏结成了坚实的政治同盟。韩氏地位一举奠定,遂成晋国六大部族之一。
韩厥此举的意义,司马迁做了最充分的估价:“韩厥……此天下之阴德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