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决泾水 (1)(10 / 22)
的三十里瓠口。这瓠口,实际上是穿过一座青山的一道大峡谷。这座青山叫做中山,中山背后(西麓)便是泾水,打通中山将泾水引出,再穿过这道峡谷,泾水便进入了干渠。当初,郑国在泾水踏勘三年,才选定了中山地段这个最近最难而又最理想的引水口,并给这道引水峡谷取了个极其象形的名字——瓠口。中山不高不险,却是北方难觅的岩石山体,一旦凿开成渠,坚固挺立不怕激流冲刷,渠首又容易控制水量,堪称最佳引水口。十年之间,中山龙口已经凿通,只有过水峡谷还没有完全打通。这道峡谷,原有一条山溪流过,林木丛生,无数高大岩石巍巍似巨象般矗立于峡谷正中,最是阻碍水流。而今要尽快开通峡谷,难点便在一一凿碎这些巨大的“石象”。若没有一个碎石良策,只凭石匠们一锤一凿地打,那可真是遥遥无期了。
李斯忙,郑国忙,偌大一座幕府,整日只有几个司马坐镇。
“老哥哥,事体如何?”深夜回营,李斯总要凑过来问一句。
“只要你老兄弟不出事,错不了。”
“瓠口几时能打通?”
“十月开打……”郑国只要靠榻,准定呼噜一声睡了过去。
烛光之下,李斯惊讶地发现,郑国的满头白发没有了,不,是白发渐渐又变黑了!虽说黝黑枯瘦一脸风尘,可分明结实了年青了许多。李斯感喟一阵,本想沐浴更衣之后再看看郑国赶制出来的羊皮施工图,可刚刚走到后帐入口,便一步软倒在地呼噜了过去。
二、雪原大险 瓠口奇观
启耕大典之后,年青的秦王决意到泾水河渠亲自看看。
自泾水河渠重新上马,秋冬两季,嬴政的王车一直昼夜不息地飞转着。嬴政的行动人马异常精干:一个王绾,一个赵高,一支包括了三十名各署大吏、二十名飞骑信使的百人马队。王绾与他同乘驷马王车,其余人一律轻装快马,哪里有事到哪里,立即决事立下王书,之后风一般卷去。嬴政的想法与李斯不谋而合,泾水河渠一日不完工,便不能教一个火星在秦国燃烧起来。
嬴政的第一步,是化解山东六国的攻秦图谋。逐客令之前,君臣们原本已经在蓝田大营谋划好了进兵方略。那时候的目标,是预防六国借大旱饥馑趁乱攻秦。可大军刚刚开出函谷关,却突然生出了谁也无法预料的逐客令事件。这逐客令一出,形势立变。原本已经悄无声息的山东六国顿时鼓噪起来,特使穿梭般往来密谋,要趁机重新发动六国合纵,其中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