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雍城之乱 (3)(19 / 21)
“不要——!”山呼海啸般的声浪淹没了整个大咸阳。
布衣士子跳下石礅,回身对着白布大墙肃然一躬,高诵一句:“大哉!文信侯得天下之心也!”一脸钦敬又神采飞扬地淹没到人群中去了,似乎比当真领了赏金还来得舒坦。
熙熙攘攘之际,一队人马护卫着一辆华贵的轺车驶到了。
轺车马队堪堪停在车马场边,已经下马的几个锦绣人物从车上抬下了一口红绫缠绕的大铜箱。其余锦绣人物,却簇拥着一个散发无冠的白发老者来到了大白墙下。
书案旁门客一声长喝:“群众让道群众,战国话语,出《吕氏春秋·不二》:“听群众之议治国,国危无日矣!”,纲成君到——”
人群哗地闪开了。大红锦衣须发雪白的蔡泽,大步摇到了一方大石前,推开前来扶持的门客,一步蹬上石礅。人群情知有事,渐渐平息下来。蔡泽的公鸭嗓呷呷回荡起来:“诸位,老夫业已辞官,将行未行之际,受文信侯之托,前来督察征询一字师。《吕氏春秋》者,文信侯为天下所立治国纲纪也。今日公诸于咸阳市门,为的是广告天下,万民斟酌!天下学问士子,但有目光如炬者尽可正误。正得一字,立赏千金,并尊一字师!老夫已非官身,决以公心评判。来人,摆开赏金!”话音落点,两名锦绣人物解开了红绫,打开了箱盖,码排整齐的一层金饼灿灿生光,赫然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万千人众骤然安静了。
百余年来,商君的徙木立信已经成为老秦人津津乐道的久远传奇。老秦人但说秦国故事,这徙木立信便是最为激动人心的篇章。无论说者听者,末了总有一句感喟:“移一木而赏百金,商君风采不复见矣!”不想,今日这文信侯一字千金,手笔显然是大多了。然则,商君作为是立信于民,这文信侯如此举动,却是所为何来?一部书交万民斟酌,自古几曾有过?那诸子百家法墨道儒,皇皇典籍如满天群星,谁个教老百姓斟酌过?再说,老百姓有几个识得字,能斟酌个甚,只怕能听明白的都没几个。要老百姓说好,除非你在书里替老百姓说话,否则谁说你好?噢,方才那个布衣士子念了几篇,都是替老百姓说话的。怪道交万民斟酌,图个甚来?还不是图个民心,图个公议。可是,赫赫文信侯权倾朝野,希图这庶民公议又是为甚?列位看官留意,老秦人原本木讷厚重,商鞅变法之后的秦人,对法令官府的笃信更是实实在在;凡事只要涉及官府,涉及国事,秦人素来都分外持重,没有山东六国民众那般议论风生勃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