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邯郸异谋 (3)(1 / 21)
。
“敢问两公,战国之世,国本何在?”
“人口。”毛公薛公异口同声。
“好!”吕不韦淡淡一笑,“十年以来,两公到过河内么?”
“但说便是,老夫敢回河内么?”毛公红着脸一句嚷嚷。
“千里河内,公之故国,已是空空如也!”吕不韦一声感喟,“河内昔年之景象,两公当比不韦知之更深。而今河内,却是惟见城池,不见村畴,百余万河内庶民,十有八九都跟着秦军进了函谷关。残余一两成,也都被官府全部聚集到了城池居住。偌大河内,竟比洛阳王畿更过荒凉破败!秦固三败,然仅仅败军而已,人口根基并未流失几多。六国固胜,元气却是大伤,人口流失之巨更是空前。河内便是一半魏国,如此荒凉萧瑟,须得多久岁月才蓄积得百万人口?纵想成军抗秦,却是谈何容易!如此看去,这‘两败俱伤’便大是不同。秦国外伤,六国内外俱伤。孰轻孰重?公自断之。”
“他国人口也同样流失么?”薛公重重地叹息了一声。
“不韦所见,六国人口皆大损伤。”吕不韦掰着指头数起来,“楚国老郢都区域人口最多,然被秦国夺取而设置南郡近二十年,秦军回撤之时,七八成庶民溯江而上进了蜀地。那个李冰建成了都江堰,蜀地大富,楚人入蜀至今络绎不绝。东北两面,燕齐大战后两国人口原本已经大大减少,虽无大逃亡,然所余三四成人口何年才能复原?韩国更不消说得,数十万庶民连同上党早归了赵国,河外之民不断逃国,总共人口剩余不到百万,几乎不到秦国一个郡!魏国河内已失百余万,全部河外人口不过五六百万。赵国大败之后惨胜,精壮男子已是十余其三,举国人口锐减到不到千万,勉力重建新军二十万,却得一力防范死灰复燃的匈奴。如此大势,是两败俱伤么?”
“秦国人口有几多?”薛公又迫不及待地插了一句。
“不韦多年经营兵器盐铁,对目下各国人口有一大致推算。”吕不韦笑道,“秦国人口,当在两千三五百万,占天下人口泰半也。”
云庐大帐一阵默然,终是毛公笑叹一声:“商人终究务实,先生难得也!”
也就是那一次,吕不韦真正说服了两个风尘隐士抛却了山东士子们难以释怀的仇秦之心,愿意与他共事谋划一件前途渺茫的宏大功业。说到底,但凡战国名士,自然是首先追求报效祖国,然在报效无门之际却也不会永远地拘泥于邦国囹圄。毕竟,战国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