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5 / 24)
,切好的芹菜放开水里焯下,王曼总觉得她忽略了什么。
“对了爸,我想起来了。”
“什么?”
“这事跟开养鸡场并不耽误,咱们家辣椒地那边不是修好了公路,让出点地建鸡舍。山上正好背风,养鸡虽然有点味但也吹不到山上去。徐爷爷跟姜奶奶住山坡上,有兴趣可以帮咱们管着点。而且鸡舍常天离不开工人,可以照应二老。”
他怎么就没想到?王继周觉得闺女说很有道理,炝锅开始炒芹菜,菜上桌后他顺便说出这主意。
虞虹很理解徐老的想法:“人老了就是念旧,要不是二哥闹腾,我爹娘早就搬到邹县老房子。”
北京有什么好?
热闹和繁华让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但虞家二老一辈子身处浮华顶端,阅尽千帆后只想追求一份宁静。
“那就让姥爷和姥姥来住呗?二舅妈不是一直吵吵着,要让虞北去上海念国际学校。”
对此虞楠很鄙视,国际学校哪有虞北如今念得景山学校好。也不看景山这边都是什么人家孩子,光有那一大波同学,虞北往后就混不差。
二舅妈个眼皮子浅的,他们这样的人家会缺出国名额?小学就塞国际学校的,可有一部分是超生上不了户口本,有俩钱不甘心上差学校的。
可怜的虞北,小帅哥怎么遇上这么对父母。心下感叹,王曼却有了新主意。
“爸,咱们家坯房装化肥和农机有点挤,要不干脆一块修房子得了。怎么都是老家,修漂亮点往后回去随便住。”
☆、第200章 -177
回学校的杜奇第一件事不是收拾自己撂在宿舍,大半个月没开封,已经开始积灰的行李。也不是接受几个半熟不熟的新哥们恭贺,略带酸意地恭喜他在授勋少尉不久又立一大功,眼看就能升中尉。
而是给王曼写信!
紧赶慢赶,赶在傍晚学校里邮差走之前,他总算把两大页信纸塞进信封,贴上邮票,投入邮箱寄到早已烂熟于心的地址。
学校里的信不跟外面邮局一个系统,从北京到曼曼所在城市,顶多两天一定会到她手中。
王曼是周一下午收到的信,摩挲着纸上杜奇略带书法遒劲的钢笔字,她傻笑着打开信封。当天下午一节体育课,她倚在双杠边上看了一遍又一遍。等晚上坐在灯下,她认真回复好,拿出一个木头匣子,匣子里只有一样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