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部分(7 / 7)
海也曾载回紫檀等良木。”
终于要道出真实意图,杨瓒颇有几分紧张。
“臣归京时,曾在城中见到多名番商。可见,国朝虽未遣使,番商却从未曾断绝往来。”
“杨先生是说?”
“臣曾闻,海外有粮,亩产高于稻谷黍麦。可许番商以利,令其遍寻粮种,于皇庄内试种。如能寻到丰产良种,解军饷之急,民生之困,陛下当功比汉武唐宗,必为万世称颂!”
估算现下年月,美洲的金银和作物应已开始流入欧洲。土豆需要改良,玉米的话,有种子就能成长。
杨瓒对农业不熟,但后世的高产作物,却是知道几种。
在灯市见到的几个大胡子番商,不似欧洲人,更像是往来海上的中东人。有钱能使鬼推磨。由他们做中间商,效率远高于组建船队,自行出海。
重要的是,短时间内,用不着和满朝文武打嘴仗。
如果说动朱厚照,提前将高产作物引入大明,应对后续的天灾人祸,多多少少,总能多几分把握。
必须感谢弹劾皇庄的王御史,不是这位仁兄,杨瓒还想不起这件事。只能说机缘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