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部分(6 / 7)
,出则拿人,入则解囚,其凶名能止小儿夜啼。
这位顾千户却打破众人常识。
长得好,人也和气。别说锦衣卫,武官都不像,倒似王孙公子,凤骨龙姿,金镶玉砌。
对比宣府卫城的边军壮汉,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犹如云泥之别,完全两样。
这样人物,在杨枞面前执子侄礼?
越想越不可能,着实是糊涂。
最后,只能从杨庆三人的话推测,顾千户和杨瓒相交莫逆,实为挚友,才会如此礼待杨家长辈。
有些见识的老人,多从另一个方面考虑。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凡事只听命天子,自有一股傲气。如此放下身段,可见四郎皇恩之重,必定前途可期。
众人各有思量,猜测不易。
无一例外,都对杨瓒有了进一步认识。
先得天子钦点,金榜登科,打马御前。后入翰林院,短短时间内官至正五品。这样的经历,实是话本中才有。
单是耳中听闻,已有震惊之感。顾卿的出现,更证实众人所想。
杨瓒,四郎,果真是全族的希望!
自今往后,凡杨氏族人教育子孙,必举杨瓒为例。
“学文不成,习武不行,整日不知上进,下田还要偷懒,惭愧不惭愧!”
“瞧瞧人家四郎,不求你及上一半,只要能学到一分,你老子也能乐上整月!”
敢反驳?
以何为借口?
杨瓒不成亲,不生娃,无后为大?
下场只有一个,引来父亲大人暴怒,抓起趁手的“兵器”,一顿狠抽。
兵器无有,鞋底也能凑合。
朝廷有律,许北疆庶民穿靴。皮面硬底,为防路滑,常在鞋底订细木条。落到身上,必留下成排红印,排列整齐,无比的酸爽。
抽且不算,更要大骂:“四郎为何不成亲?为的兄弟情义!为的是侄子!你若也能这样,老子都能在祖宗面前烧高香!”
何谓别人家的孩子?
正如这般。
有杨瓒在前,杨氏儿郎上进则罢,不上进,必将水深火热,日日酸爽。
离开祠堂后,族人各自还家,换衣洗漱,准备表礼,送杨瓒还京。
“多备些面饼,给四郎路上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