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部分(2 / 7)
上御笔。
待墨汁渐浓,朱厚照执笔蘸墨,悬腕于绢上,继而重重落笔。
“昔祖宗之时,精甲锐军,强兵猛将,所向克捷。今兵政渐弛,边军犹谙战,京军则疏于训练,实不堪用。”
写完这句,朱厚照皱了皱眉,本想再添几句狠话,到底没有落笔。
“今观操演,六十八卫精锐齐出,声势赫赫,似天兵神将。实则瓦合之卒,不堪用者甚多。”
“兵为邦固,将显国威,岂可糜饷废银,废弛至此!”
“今敕内阁六部,差官清查京卫,指挥千户之下,凡不堪用者,贪墨军饷者,蒙祖荫而无能着,以兵为役夫者,皆革!”
“清查京卫名册,老弱不堪者裁汰,发回原籍。稍弱者存原伍操练,以备再选。壮者具名奏上,编为团营,依太宗皇帝练兵之法,训练收操,不得虚应其事!”
“拔选有能知兵者,充营官。”
“敕满朝文武,凡有能者,具实以闻。紧上推举,不可延迟。”
几百字,洋洋洒洒写完,朱厚照停笔,从头至尾看过,总觉得落下什么。
“杨先生观之如何?”
考虑片刻,杨瓒实话实说。
“陛下英明,臣观此令甚好。只微末处尚可增添。”
“何处可添?”
杨瓒上前,将心中所想道出。
朱厚照先是不解,旋即恍然。听到后来,直接将案上黄绢丢开,重新起笔。
待圣旨写完,盖上宝印,杨瓒以为没自己的事,可以行礼走人。
未料想,朱厚照抓起一块豆糕,两口下肚,道:“既是杨先生出的主意,明日,朕去京卫武学,杨先生便与朕同行。”
杨瓒:“……”
“说起来,先时杨先生便同朕提过武学之事。”朱厚照又拿起一块豆糕,道,“京卫武学多由国子监助教掌事。朕有意另择贤才,杨先生以为如何?”
杨瓒咽了口口水,危机感顿现。
“陛下,臣推举翰林院侍讲谢丕,修撰顾晣臣。”
“谢侍讲,顾修撰?”
考虑片刻,朱厚照点点头,“也好。”
于是乎,天子大笔一挥,升翰林院修撰顾晣臣国子监司业,掌京卫武学。迁翰林院侍讲谢丕至兵部,任武库司郎中,同掌军籍武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