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部分(3 / 7)
礼监传达天子口谕,刘瑾瞅着左右无人,趁机凑上前:“陛下……”
两字刚出口,风声忽起,玉质笔筒正面袭来。
“滚!”
叱喝一声,朱厚照眉眼再现厉色。
一日之内,两次被天子砸伤,刘瑾额前一片青肿,疼得眼角冒出泪花。他不禁开始怀疑,急着回天子跟前伺候,究竟是不是个好主意。
闹不好,得不回宠幸,连命都要搭上。
想起朱厚照震怒的因由,刘瑾暗暗咬牙,他和姓杨的肯定是天生犯冲!
不得不承认,刘公公的直觉很是灵验。
在没有杨瓒的历史中,立皇帝同样在“姓杨的”手里吃过大亏。最后身死,同样和“姓杨的”脱不开关系。
虽此杨非彼杨,天成犯冲却绝对不假。
长安伯府内,侯府良医和张永带来的御医先后诊脉,均言杨瓒是急火攻心方才晕倒。兼受了凉,今夜可能会发热。
“待热发出来,就能好上大半。”
御医开了药方,自有伯府家人前去熬药。
长史引张永和两位大夫往厢房安置,家人退下,室内很快陷入寂静。
顾卿守在榻前,看着拧紧双眉,唇上干涩的杨瓒,睫毛微垂,指尖擦过杨瓒的颈侧,缓缓俯身。
窗外,大雨未停。
室内,烛火幽明。
家人送来熬好的汤药,看到屏风上模糊的倒影,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僵在当场。
“谁?”
“伯爷,小的送药来。”
“进来吧。”
“是。”
小心绕过屏风,家人放下药碗,恭敬退下,不敢回身再看一眼。
第五十一章 改变
如御医所言,夜间,杨瓒果然发起了高热。脸色潮红,大汗淋淋,身体却瑟瑟发抖。
整碗汤药端来,勉强能灌下小半碗。御医和良医轮换开过方子,皆不顶用。
杨瓒躺在榻上,双眼紧闭,呼吸急促,竟渐渐说起了胡话。只是嘴里像含着石块,声音含糊,十句中有九句听不懂。
“赵御医,快想想办法!”
张永奉皇命出宫,得知杨瓒病情危急,哪里还有心思休息。急匆匆赶来,见到眼前的情形,急得嗓子眼冒火。
赵御医坐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