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满月(4 / 9)
直谏之人,才会指向皇后及亲近之臣。可风闻言事,不如证据确凿好。”我展颜。鬓发上的玉燕,在灯火下透亮。红色的燕嘴,成胭脂色的斑点,被投射在太一的脸蛋上。
百年等人,将一堆奏折搬到廊下,百年宣旨道:“万岁旨意,将此类奏折置放于廊下。散席后,诸臣可自行取回。若不取回者,也可坚持己见。明日赴御史台,与谢如雅当面对质。”
一些大臣交头接耳,另一些大臣低眉顺眼,众人也必定各有权衡。
天寰从我这里把太一抱过去:“风闻言事,朕向来深恶痛绝。郑氏结党造谣,才会沦落。一个人暗地里猜猜便也罢了,但偏偏捕风捉影的奏折全是一股脑的上来,说来说去还是那么几句。朕到如今为帝十余年,难道还不可统驭你们?真的假不了,假的难成真。皇子出生,朕忙于国事,尔等中的数位老臣,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选纳妃嫔。朕昨日看了几位在二十年前上呈先帝的奏折。先帝虽然不用谏,但蓄意宽仁,特意封存让朕长大后温习。”太一醒了,小嘴轻轻的咬着他胸口的那片丝绸。
天寰不动声色的将婴儿向内翻转,又说:“有一位老臣,二十年前你说说女色有害,说宫廷奢侈糜费,说文烈皇后乃正宫,不应疏离。那奏折,把先帝气病了半个月。怎么过了二十年,换了个人。先是说嫔妃多多益善,又说自己侄女容色兼备,又说皇后固宠,非国家之兴旺事。你们说朕面对你的奏折,作何感想?”
鸦雀无声,我只记得昨夜天寰翻看一堆陈年旧折发笑,原来是这么回事情。
阿宙调侃笑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英雄气短,廉颇老了。只不知是哪一位?”
只见一老臣面红耳赤,突然出列匍匐:“老臣虽然老寿如龟,但宁死也不在皇上皇后,诸王大臣面前做缩头乌龟。老臣有罪,老臣有私心。老臣今天回家后,即刻让自家侄女剃度出家。只是皇上正当英年,皇子太少,皇后玉体违和,今后皇上还是要多加考虑此事。”
那老臣是宇文部族的。虽然是文臣,但因为是鲜卑人,还是有一股子豪气。我凝转眼眸,倒生出一股钦佩来。当年我与北帝婚约,朝廷里几个老臣肯为我出头反对?不过,若他们反对,我也不成这段姻缘了。
天寰:“好一个宇文家的人。皇后之病,因循疗治,汝等不必操心。皇嗣之事,朕会让你们都觉得公平。你当年奏折对先帝说有两事为先:励精图治,统一天下。朕多年前,废除选秀。就是为了不扰民间,专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