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第四十一章(2 / 8)
,好处又怎能少得了呢?
不是林氏小人之心,已故的王尚书和王河道固然是难得的清正之人,但后人却是未必。且人穷志短,王家合家在东北那等苦寒之地熬了这些年,如今冤案虽翻了,可将来的前程还渺茫着呢。
这就是清流读书人的难处。勋贵之家,若是平反,只消发还爵位,立刻便能锦衣玉食。清流科举出身,就是朝廷有所安抚,将来也还要靠着自家子弟出息。王家在东北苦熬二十年,子弟还有心思读书么?纵然不再是罪官,还有几个能入仕的?更不必说要再做到河道、尚书了。
前途没有,家产就没有,子弟就还得继续吃苦,也难怪王家要另打主意了。林氏想明白了,一则欣慰于外甥女的聪慧,一则又十分犹豫:“前门驱虎,后门拒狼,王家怕也不好相与。”
“王家只是舅舅,比叔婶更疏远些。”顾嫣然倒是三人中最镇定的,“如今之事,平南侯府势在必得,蔚哥儿还小,浩哥儿——总是家中长子,怕再拖延下去,将他吓坏了……母亲,还有嫡母之名呢……”
林氏心里一酸,把顾嫣然搂在怀里:“我的儿,你是真孝顺。”若叫人知道孟素蓉为了亲生女儿不顾庶子,外头少不得有难听的话。世人便是如此,轮到自己恐怕看庶子十分不顺眼,但若别人这样做了,便要评头论足,显示自己的高洁。
孟素蓉大哭:“叫他们去说!拼着这名声我不要了,也不在这京里住了,娘带着你,随便去哪里落脚,天高皇帝远,娘什么都不管了!”
顾嫣然眼泪也流了下来,却赶紧擦掉了:“娘,还有蔚哥儿呢。”母亲名声不好,对蔚哥儿难道有好处?他还小呢。
母女两个抱着哭成一团,顾运则在门口站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林氏沉着脸看他:“妹夫有事?”
顾运则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手心手背全是肉,儿子女儿虽然不是一个娘生的,却都是他的孩子,让他放哪一头是好?
倒是顾嫣然擦了擦眼泪,抬头看着林氏:“舅母,给平南侯府递个话吧。”孟素蓉已经跟平南侯夫人翻了脸,若去服软必定大大受辱,顾嫣然虽然打算了救弟弟,可也不能让母亲去当面受辱。
林氏长叹一声,慨然道:“妹妹,嫣儿聪慧明智,心性坚定,将来必定过得不差。”日子还是人过出来的,有些人拿着一把好牌也能打成烂的,有些人纵然牌面儿不佳,照样能经营出一番天地。这个外甥女儿既能审时度势,又能坚定果决,绝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