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路趣闻(3)(3 / 4)
这所谓的“刺”也就是古代的名片,又称“谒”,此后虽弃竹木改用了纸张,但习惯上的叫法却沿袭了下来,那时这样的名片依旧叫刺。
古时候逢年过节时,许多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会在红纸上书写上贺词,然后送去给亲朋好友,于是这有着贺词的红纸便成了古代的“贺年片”,慢慢的亦称之为“拜帖”。
而那些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每到逢年过节前来家里投拜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迎来送往让主人家应接不暇,为省事起见,主人就让下人在门外挂个箱子接受各方投拜帖,为了图吉利便称之为“接福”。
而这“拜帖”之所以慢慢的被称为“飞帖”,乃是因被派出去投拜帖的人,一日往往要上好几家人家去投帖,这任务繁重便会让时间变得紧迫,于是他们往往只在主人家门口敷衍的喊上几声,便将帖子投入箱内、投完便匆匆离去,待得主人或仆人应声出门相迎时,早已不见了那投帖人的踪影……
久而久之在民间便有“送帖的比兔子跑得还快”的说法,因此,贺年片便由此得了“飞帖”这个别称。
宋初云记得这飞帖似乎还可以用名为“门薄”的红纸袋来装,再往下走的时候便留神的多看了几眼,果见另外一户大户人家门前挂的不是小木箱,而是一个红纸袋,上面写着“接福”二字,而宋初云经过时恰巧正好有一个小厮模样的人往那“门簿”里投了张飞帖。
宋初云见状忍不住好奇的问道:“眼下似乎也不是什么节日,怎还有人前来投飞帖?”
宋初云知道这平日里送上来的拜帖不能称为飞帖,因为不在节日里主人和客人都不会忙于迎来送往,所以若是只偶尔送那么几封拜帖还草草了事,那未免就有些太过敷衍了。
所以除去繁忙的节日里,其他时间送拜帖来的下人都会老老实实的等主人家出来相迎,把拜帖交到主人家的下人手里,那送帖之人才敢离去。
展寂衍一下便洞悉了宋初云心里的疑惑,笑着说道:“今儿是六月初六,在我们福安县的确是个平常的日子,但人家京城里每逢六月初六就会举办‘百花宴’,这也算得上是京城里的一个喜庆节日了……”
“所以这几日大户人家相互投飞帖子也属正常,这帖子内容可以是送祝语,亦可以是相邀好友一同前去赏花,还可以是预先送上帖子知会主人自个儿择日会前来拜会等。”
宋初云听着展寂衍的解说露出了原来如此的神情,但她却若有所思的再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