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朝(4 / 10)
“是、是!下官初来乍到,不懂规矩,还望大人别跟下官一般见识,下官保证,我再不睡觉了!”
初曦面色认真,一本正经的保证,惹得旁边看热闹的官员一阵嗤嗤低笑,只见江正一记冷眼扫过去,顿时都正身端坐,再不敢出声了。
江正面色依旧冷肃,“本官看你就是太闲了,我这里正好有件公案,就交给你办!”
吏部,负责朝中官员的调动和安排,眼下,正有一件棘手的事被陈维推了下来。
殷都漕运使付礼因病辞休,漕运使的官职便空了下来,梁郡王和王太傅分别向举正官荐举自己的儿子担任此官职,漕运使主要管全国各地粮食的调运,平时较清闲,而且油水颇多,是个肥缺,所以两家争得不可开交。
陈维两方都不想得罪,便将此事推给了江正,江正心中本已有人选,是太学博士之子,薄恭,其为人勤勉耿直,文武皆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梁府和王府皆位高权重,又一向都是支持太子,所以陈维交代,漕运使一职只能在这两家的公子中选。
梁小王爷梁子瑜不学无术,每日只知玩乐,王太傅的儿子略好一些,但也是个庸才,江正一个都看不上,于是此事一拖再拖,已经拖了将近一个月。
这两日皇上还问起过此事,江正正因此心中郁结,今日看到初曦,想到也是太子的人,干脆将事情交给初曦,至于选谁,随他们自己折腾。
初曦接了文案,长目一扫,不由得冷笑,呦,梁子瑜,还是熟人呢!
在大夏建国初期,朝中选官的制度还是世官制,官职家族世袭,官吏选拔由世家大族掌握。后乾元帝登基,经过一番改革,变成了举正制,类似于初曦前世历史里学的九品中正制。
京都和各地方设举正官,举正官根据家世,父辈的仕宦经历和爵位的高低,综合德才方面的修养,向朝廷举荐官员。
虽然这样的选官制度有利于朝廷的集权,但也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普通百姓若想出人头地,唯有入伍参军一途,所以,武将向来被文臣轻视。
也正因为如此,百官才对初曦被封了文臣这件事如此惊讶,寒门入仕,若在平时,这样的事是根本不被上流允许的,只是因为宫玄,才被压了下去!
而这样的选官制度,迟早会造成世家大族实力膨胀,皇权被分,最终不可收拾!
初曦拿着文案,落在梁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