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大唐帝国的扩张》(2 / 4)
转而采取直接推进的的方式。从持久战变成了速战速决,这种战略对于远征军来说也不亚于是如鱼得水。
接下来的战争策略就更能显现出李世民的雄心壮志。
贞观九年,泰山封禅遇刺,刺客被查出乃是东方海岛四国,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就出兵征讨,足以可见大唐当时的国力之盛。
百济、高丽、倭国、新罗,相继臣服,牛进达所率领的海外旧部也将斐济、琉球等海岛国家控制起来,扶植政权统治,一时间,整个东南亚都归于大唐国土,中原大地,目及之处,全都是唐人百姓。
凭借唐贞观初年奠定的坚实基础以及留下的政治资本,李世民一直延续着自己扩张的势头,不过因为人口和兵力的限制,唐太宗并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和彻底同化。
因为鬼谷子反对和亲的缘故,吐蕃国与大唐的关系那个时候并不算好,随着东方海岛四国的归顺,帝国的东面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帝国如果想要继续扩张,就只能图谋西边的土地。
唐太宗的目光,那时也就落在了吐蕃、契丹、大食、南诏这些以往很少交流的西方政权上。。。。”——————摘自《大唐帝国的扩张》
。。。。。。。。。。
贞观九年四月的大朝会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面孔,这些人看起来都比较年轻,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五岁,他们中有许多都是贵族子弟,不过也有贫寒出身,他们来自各个地方,可他们都有一个而共同diǎn,皆是毕业于大唐最出名的学府机构:南山书院。
。。。。
“陈巧生。”
“臣在。”
大殿上,李二手中拿着一份名册,挨个diǎn起了人名,他想认识认识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少功绩的学子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嗯。”李二diǎn了diǎn头,翻了翻手中的一本名册,问道:“你在蓝田县当了三年的县丞?”
“回禀陛下,正是。”陈巧生的脸上已经泛着红光,他一个小小的县丞,现在变成了将作监的监卿,地位足以面圣,这种荣耀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你这三年,在蓝田县一共修建了十二座石拱桥,重修了蓝田县道,全部换成了水泥道路,朕听闻你在蓝田县可是深受百姓爱戴啊。”李二合上了名册,朝陈巧生看了一眼道。
“回禀陛下,这都是微臣的本职,也是微臣应当做的。”陈巧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