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东宁要塞的秘密(8 / 12)
“不到三个小时,我们整整丢了将近三百人。这三百人的伤亡,要是在支那战场之上,都能打垮支那军一个旅,甚至一个师的兵力了。要知道,我们总共手头才六百多人。而这六百多人,是撤入东宁要塞群各个师团和你们第一国境守备队仅存的精华。要是就这么白白的拼光了,你让我怎么有脸去见第八师团和十一师团的历代前辈?”
“况且,那些高级军官都是深受天皇圣恩,献身给天皇八纮一宇的目标也是应该的。而那个木户侯爵,既然是大日本帝国的侯爵,一直享受着大日本帝国给予的高官厚禄。他们木户家更是世代深受天皇恩宠,为帝国奉献出一切更是应该的。他们能光荣的战死沙场,为伟大的圣战献出自己的生命,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其光荣的事情不是吗?”
< ......
五百六十八章真正的基础
抗日之我为战神,五百六十八章真正的基础
说到这里,李延平不禁有些感慨:“我们可用的人手实在太少了。爱残颚疈加上中央调拨过来的军工专家,也不过四十多人。中央转调过来的,百余名前来东北参军抗日的大学生。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经验又欠缺。”
“虽然有几种武器,已经足足搞了大半年,你还拿出了图纸,但是试制工作依旧不顺利。简单一些的武器和枪支试制的比较顺利。但是复杂一些的武器,如五十七毫米高炮,却是非常的困难。”
“军工部按照你拿出的设计图纸,已经研究了半年多了,却始终拿不出成品来,只弄出一个半成品来。而且受限于原材料的缺乏,对火炮的试制也有些过于谨慎了。我们从江北进口的炮管钢,数量还是太少了。”
“另外,熊大缜这两天找我,说这种你设计的五十七毫米高炮的自动测量具,我们生产不出来。另外,那种二十三毫米高炮,也只试制出来了单装的。双联型号太复杂,我们制造出来的成品,联动装置超重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无论是从生产设备上来说,还是技术支持。这种复杂的双联装高射炮,至少目前我们还无力生产。而且这种高射炮与十四毫米高射机枪遭遇到一样的困难,就是联动机构太复杂了。以我们目前的技术能力实在有限。”
“我们在占领了日军设置在哈尔滨大量与军工产业有关的工厂后,机器设备和工人的问题,得到了一部分相当大的缓解。但是主要的设计者与技术人员都是日本人。并未能改变我们技术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