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元春管家(5 / 8)
?”她觉得自己的字还有一点丑,怕丢人现眼。
元春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说话的速度,肯定是快过写字儿的。记录的人,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我和那些人的谈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所以,记什么,不记什么,这是非常考验取舍能力的。凤妹妹素来聪明过人,多记录几次,便知道听人说话时如何删繁就简、抓住核心了!”
王熙凤登时便高兴起来,笑道:“在元姐姐面前,谁敢认自己聪明?姐姐就别取笑我了!”
她心里跃跃欲试起来,心中立意要让自己这一份记录的水准胜过其他两人的。又令平儿为自己研墨,取过一张元春专为建立人事档案而印制的表格,又赞叹起来:“元姐姐这法子好!有了这表格,我就知道约摸要记些什么了,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元春便开始约人面谈。
为了让王熙凤她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她先从底层奴仆开始约谈。除了核实一下已有信息外,还十分详细地问:进府多久了?怎么进来的?家里有些什么人?有什么亲戚?在哪些地方服侍过?会做些什么?擅长什么?到什么水平了?喜欢什么差事?将来有何打算?……
那些仆妇刚开始还挺紧张的。后来发现大姑娘态度十分和气,紧张的情绪就大减,各人的本性便渐渐暴露出来,被元春逐一打开了话匣子。
有嘴碎的,便开始说些家长里短,是非恩怨。有八面玲珑的,便可劲儿地奉承元春,捎带着捧一捧王熙凤、秋凝霜等人,指望着谁能提携自己一把,让自己脱离底层,当个体面的管事娘子或者大丫头什么的。
也有那诉苦的、哭穷的、自我吹嘘的、打小报告的、报怨管事不公的……
还有那笨嘴拙腮的、说话不得体的、期期艾艾辞不达意的、说话很冲的、脾气很暴的……
借着问询她们家计营生的机会,元春还打探了一下外面的物价,比如鸡蛋多少钱一个?米粮菜肉等又是多少钱一斤?不同品质的柴炭、果品等又是如何定价的等等。有些聪明的猜到了元春为什么要问这些,可都想着:自己不说别人也会说,便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而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元春居然把赵姨娘的亲戚挖出来了。原来除了赵国基这个兄弟,赵姨娘还与在库上管账的钱家人是亲戚。元春不由得暗暗留意钱家人。她略多打听了几句,便有人悄悄告状:“钱家手黑着呢!不知贪过多少银子了!”
不过一两天,贾府之中的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