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北极狐(十六)(1 / 8)
想要在茫茫北极, 找到一只生死未卜的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更别说我们猪汪,整个蓝星方向感最失控的兽, 寻找小8伴侣更是难上加难。
幸好上帝为他关了一扇窗, 但留了很多道门。
喻以筠回忆去年遇到小8伴侣的情况, 根据她来到狐狐岛的时间和刷新地点推算, 雌狐过冬地点应该距离狐狐岛没多远。
考虑到环境因素,适合狐单独过冬的地点,大概率在他们曾经探索过的极光酒店附近。
那儿一到冬天,就会有小人咪从东西南赶过来。欣赏极地才有的绝美极光。
人类频繁活动释放热量,导致整片区域温度比周围高一些,适合小型动物避寒。
近些年, 外国人的动物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北极生物受到的人类威胁减少。
有些聪明的狐,会选择在人类聚集处度过冬天,甚至学会卖萌乞食。
喻以筠离开狐狐岛, 带着落寞地小8来到极光度假区。
距离春分日还有几天, 北极圈大部分区域已经有了昼夜之分, 喻以筠总算在白天看清楚极光酒店。
称为酒店并不准确,这儿应该是一片驯鹿牧场,只是夜晚会接待欣赏极光的客人。
喻以筠和小8躲在暗处,瞧见油光水滑的驯鹿们, 正在悠闲自在吃草。
几个看样子应该是北极原住民的因纽特人,身穿厚实的防寒衣,颈边有毛茸茸的鹿毛保护脸蛋。
因纽特人体型比生活在温暖区域的人短粗,能够让热量集中,最大程度保持体温。
他们眼睛较小, 可以保护瞳孔不被极昼照在白雪上的强光所伤。
智人,全地球目前已知脑比例最高的生物,食物链顶端的顶端。
实际上,早期智人出现到现在,仅仅只有30万年,比许多动物的演化历程都要短得多,正处于不断进化的阶段。
众所周知,进化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北极狐耐寒,沙漠赤狐耐旱。
或许大多数人类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改变的自然环境,必将反过来让他们本身出现适应性进化。
所以说,人类保护环境,不该持有高高在上的傲慢。
应该心怀敬畏,避免自己被亲手创造的环境反噬。
喻以筠暗中观察那几位因纽特人,推测他们是与现代文明接触后,改变最为明显的原住民。
因纽特人饲养驯鹿,往往作为食物、衣服、交通工具等等。
这些因纽特人养的驯鹿,主要作为商品,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合照和租赁服务。
他们身上的防寒衣,款式较为原始,带有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