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炸串店的困难(1 / 6)
在古代炸串简单吗?简单的, 只要有竹签、食材、铁锅即可,当然做得好吃不好吃那是另一回事了。但在古代开一家炸串店简单吗?谢双瑶穿越以前大概也会拍拍脑袋,心想这有多难, 但真正在开店时便会发觉,一家现代的小吃店,不论是麻辣烫也好、炸串烧烤也罢,背后实则都是数百年来物流业、食品工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成果在支撑。
先说麻辣烫,麻辣烫能称为麻辣烫,首先要有麻有辣, 不然水煮菜谁会花钱买着吃?这种东西吃的就是调料的味道,麻辣烫的普及,背景自然是花椒、辣椒、孜然这些调味品在现代社会的价格已经下降到平民也可以随意负担的程度, 还有十三香、麻辣粉、老干妈、花生酱……
这些让麻辣烫变得美味,从没什么吸引力的水煮菜蜕变为街头小吃的各色酱料,在此时的大敏朝都是妥妥的奢侈品,试想在买活军崛起以前,一般的百姓连青盐——杂质相对较少,但相对现代精盐来说仍是差得不知道哪去的盐都快吃不起了, 很多人家只能吃发苦的粗盐, 酱油、醋已是有些奢侈的调料, 这种情况下想要做麻辣烫生意?那价格恐怕是高到平民百姓完全承担不起,只能成为高档酒楼里的某道菜色, 根本就没有独立开店的资格。
港口她还没盘点清楚,但谢双瑶穿越前的那艘船上就有好几箱调味品,别的船应该也有, 这都是大厨在远洋航行中的必备品, 把这些调味品搜刮下, 她自个吃是够吃十几年的,但对开设小吃店一点意义都没有。这种大宗消耗品,如今只能在本地形成生产链,就连在远方有出产都不行,高昂的运费全都得添加进成本里,比如胡椒、孜然,现在也有,但都是当中药材用的,价格和白银差不多,想玩小烧烤这不是闹呢吗?想要把这两样香料的价格打下来,以胡椒为例,那首先就要拿下琼州,因为胡椒是热带作物,国内最大也最适合的产地就是琼州岛和琉球岛——然后还要有发达的海运业能将它运到港口,从港口往各地的道路交通也要通畅发达,降低运输成本。
——孜然的难度也不会比胡椒低多少,人家在国内的传统产地是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只能靠驼队丝路交通的地方,哪怕是到了几百年后,闹风灾时还得暂停铁路运行呢,谢双瑶拿下琼州都比拿下西域更现实得多。
麻辣烫和烧烤这种,注定只能是她和身边近人的小奢侈了,炸串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小吃店,但要面临的问题也很多。首先面包糠就是个很大的问题,要打下面包糠的成本,首先必须要有价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