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回忆(一)(4 / 6)
         
        
            
            出头的年纪,身量修长健硕,五官棱角分明,整个人俊朗之间,有种内敛深沉的气质,在周遭其他二十左右的贵族子弟们之中显得与众不同。
    华庄多看一眼,移开眼后,才渐渐回想起来,那人叫裴琰,是河东节度使裴绍之子,常年驻守太原,似乎已在军中任职,鲜少回京,这一次,也是因其父进京述职,才一同回来。
    军中出身,难怪与其他爱享乐的贵族子弟不同。
    华庄心底叹了一句,没再多想。
    众人随着她方才的话,试探着想要继续交谈说笑,却听礼部尚书之子刘七郎忽然迟疑道:“依鄙人之见,公主的事,也并非定要靠大兴兵马才能解决。”
    话音落下,太子已抬头望过去,示意他继续说,其他人也跟着将目光投去,令他稍显稚嫩的脸庞间闪过一丝红晕。
    “达都可汗指明要求娶寿昌公主,可若寿昌公主已经出嫁,他自然只能作罢……到时,再另封公主,下嫁突厥,既可全我大魏颜面,又能免去一场战事。”
    他说完,便有些紧张地看着太子,似乎盼着能得到些许赞赏。
    然而太子低垂着眼眸,却没出声,其他人也都神色复杂地望着他。
    这样的法子,旁人哪里会想不到?可这到底是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会主动提出来。若堂堂公主,当真为了躲一个胡虏的求婚,而匆匆出嫁,落在百姓眼里,该是如何的懦弱?
    偏偏刘七郎年纪小,思虑不周,竟然当众说了出来。现在见众人神色不对,才慢慢回过味来。
    正待他尴尬得不知所措时,华庄却从座上起身,当着众人的面,向刘七郎遥遥作揖:“多谢刘郎君的好意,这的确是个法子。”
    众人一时哗然,以为公主当真有此意。
    谁知,接下来她却话锋一转:“我明白,陛下与太子殿下,乃至诸位,都是出于对我的维护,才会忧心至此,我心中感激不尽。然而,我身为大魏的公主,除了享受荣华,受万人敬仰瞩目,也不能忘了身上承担的责任。如今,我大魏正是灾后重建的时候,不宜大肆兴兵。若最后,陛下决定与突厥议和,我这个公主,绝不会逃避自己的职责。不过就是和亲,我去便是。”
    这一番话是将她心里摇摆多日后,终于下定的决心说了出来。
    众人听罢,都有些震撼。
    这是大魏的公主,大义凛然,毫不退缩的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