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理学之乱(中)(2 / 7)
李世民现在是阎君,更见不到混迹基层中的宋朝皇帝们,这正是让其他人负责的原因。他可以和阿耶躺在一起,其他人都得规规矩矩的坐着,接过布卷来展开,二人一起看。
李忱看起来总有些不安:“宋帝虽然不入仕途,但赵匡胤教了他们这么多年兵法战术,他们用斋号、道号,在民间颇有些声望。”唐宣宗一向格外在乎形象这些事:“则天皇后的翰林院,大刀阔斧的改动,印制发售的书籍,引起了一些非议。”
翰林院现在约等于圈养了一群作家的官方出版社。
武曌轻蔑的笑了笑:“我知道,谁都知道,正愁他们不敢来呢。”暗地里非议时,叫人无计可施,冒头出来正面对峙,经过一番辩论,准能叫他们片瓦无存。
皇帝们对此笑而不语。
李治:“旦儿刚刚想说什么?还没说完呢。”
李旦:“是,阿耶。我觉得宋朝这些皇帝奇怪,对着辽金愿意称子侄、称臣,到现在却是一副威武不能屈的清高样子,说不愿意对人俯首称臣。这岂不矛盾。”
“这个嘛。”李治笑道:“他原先不称侄臣,会亡国亡家,现在清高些又不会死,还能受人追捧。”懂了吗武旦,你小子也改过姓呢。
现在依然有那种风气,宁愿去服劳役也不肯当差的人,真清高!至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皇帝们都很优秀。拿着外人看不到的名家法帖,被当世之中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手把手的教,哪能不优秀呢,普通人连名家法帖的摹本的摹本都见不到。
窦惠问:“武媚娘,你现在确实有些嚣张。”
武曌嫣然一笑:“是,我不嚣张,又怎么能激怒他们呢?有些人想忍辱负重,混进翰林院中,在文章中掺杂私货。阎君一味的命我怀柔,徐徐图之。我得让他们闹起来,才好让人知道,对这帮人怀柔是没有用的。理学最想做的不是让士大夫约束自己,而是约束君权。”
皇帝们不由得暗自赞叹,这就是用酷吏的专业人士啊,一句话直指根基。理学的目的就是约束君权,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更进一步,虽然至今没成功,但他们一直在为此努力。开国皇帝都知道抓紧权力,往后几代,被理学士大夫教出来的皇帝,真的会信了大臣的鬼话,相信官员会自己管好自己,皇帝可以放心。
阎君这里看似平易近人,你就看那权力抓得有多紧,事事亲力亲为,没有谁称得上被重用、能权倾地府,皇帝做的事越多,下面人越是难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