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两面讨巧(2 / 3)
没错,新夏王廷支付的“购地款”并非金银,而是大量粮食、铠武、药品、军械、马匹,以及魏人在战争和赈灾中急需的其他物资!
堪称琳琅满目。
燕国一下就跳了起来:这哪里是什么交易,分明就是新夏开始支援魏国。否则买下一块不毛之地,哪里用得着花这么大代价!
这世界如此广袤,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了。新夏北部、南部都有大片的无人荒野,怎不见它往那里伸手?
并且新夏女王放弃了常规的出兵援助方式,打着“收复失地”的名号向魏国输送物资,这就照顾了峣人和新夏人的情感。毕竟“跟仇人做买卖”以及“替仇人打仗”这两个选项放在一起,谁都倾向于第一个选择。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些年来,在新夏女王的一手操作下,燕国在新夏平民那里的印象分一减再减,现在已经降到了“厌恶”档。连普通百姓都知道燕国野心极大,若是魏国倒下,下一个遭殃的说不定就是新夏。
所以无论是聪明的还是糊涂的,是平民还是精英,对于女王“买回”安夏故土都未持有多大反对意见。甚至有人津津乐道,九年前新夏一穷二白,不得不靠着魏国的赔款治家、打退侵略者。现今新夏国富民强,居然可以反过来从魏国手里买走土地了。
这真是扬眉吐气。
援助魏国,却又不招致本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新夏女王居然做到了两面讨巧。只凭这一点,她就让大陆各国老练的政治家们再一次刮目相看。
摘星城里的晋王看完战报,不禁拍案道:“厉害。这便叫做各取所需,燕王应该无话可说。”
在魏境作战的燕军的确憋气。
可是燕国现在一门儿心思只想着速攻魏国,决不想在这节骨眼儿上被新夏搅局。更微妙的是,冯妙君一口气将安夏七州都换过来了,她下次再不能以这个名目支援魏国。鉴于这是一次性的买卖,燕国最终选择了默默咽下这口气。
新夏运输的物资,飞快送到魏军前线。
在燕人的强力冲击下,魏军在花巢高原的据点变得零碎而分散,加上地龙翻身引起的山川变形、河流改道,其实在敌中、敌后有大量魏军游蹿,但苦于粮食、武器、药品不足,西部和北部的援军又不能跨过燕人的阻挠将物资送到,是以一直苦苦挣扎。
这也就是冯妙君当日分析的,魏国前线其实根本不缺人,缺的只是战争的手段和物资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