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建军进行时(2 / 6)
这个暴君的时候没人敢做第一个出声的人,而为了生存,挡某个人发出不和谐的声音的时候大家还要一齐攻击这个人,这么做有很多好处,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忠心,撇清和这个人的关系,二来也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赏赐,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帮助反贼干掉暴君,因为至少在表面上暴君代表了所有人,而反贼只代表了他各人,帮助反贼的风险太大,远远不如帮助暴君来的容易实惠,这就是权利的本质,用人心的弱点来控制人,只有当绝大多数人都不再有这些弱点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像我所说的国家。”
“所以永远也不会实现了?”
谢天空耸了耸肩,“或许吧,不过也说不一定,尽管我对自己能走到哪一步没什么预计,但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会想办法搞出这么一个国家来的。”
张彪听了差点噎着,谢天空的口气实在让他有些无语,谢天空没有理会这个苦苦思索的古人,转身朝城堡走去。
他开始决定使用备用方案了。
他的第二个提高士兵战斗欲望的方案,叫做等级制度,这个制度其实很简单,也并非他原创的,无非就是把军人分为若干个等级,只要完成一定指标即可升级,每提升一级不仅在地位上得到提高,在收入上也会有明显的增加。
他的这个构思,却是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秦国的军法爵位制度。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为了严肃秦军和以法家路线治军,秦军实行了军功奖惩制度。规定以军功授爵,共有二十级爵位:1.公士;2.上造;3.僭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庶长;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这二十个爵位中,1到4相当于士;5到9相当于大夫;10到18相当于卿;最后两级相当于诸侯。其中有的原来是官职名称,如“庶长”原来是春秋时秦国掌军政大权的官职;“大上造”原来是春秋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官职,又叫“大良造”;但定为爵位名称后,就只有荣誉称号,不再是实际官职名称了。当时这些爵位是没有采邑的。
商鞅变法,实行20等爵制来奖励军功,秦军不论官兵,立了军功,爵位就逐级递升,按爵位高低,享受种种封建特权。“斩一甲首,赐爵一级”,实行定额制,规定斩敌数量。同时,秦法律又规定:“军有千人以上,有战而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