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践行者(3 / 4)
数都已调往吕根地区参战,只留下不足百人的队伍和一些轻武装的辅助治安部队,博斯曼决定夺取并巩固这个战术支点,他果断指挥营主力分兵入城,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包抄苏军构筑防御的街区和建筑。不过,超过四比一的兵力优势和民心所向并没有使帝国军队轻而易举地拿下此战,苏军官兵们显然猜到突然登陆此地的帝国军队有着深刻的作战意图,因而拼死据守,试图拖延、破坏帝国军队的行动计划。
狭路相逢勇者胜是极其重要的战场信条,但不是绝对。博斯曼也崇尚隆美尔式的身先士卒,可帝国军队此时的人力资源比起二战时期更加捉襟见肘,四年苦训的精锐士兵打一个少一个,后期补充的正规兵员短期内也很难补充上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行登陆已是冒险之极,再顶着敌人枪口往前冲就完全有失理智了。由于是登陆作战且追求奇袭效果,博斯曼的士兵们仅携带有基本枪械弹药,为数不多的炸药预定用于分段炸毁铁路,他指派带队经验丰富的士官们组织抵抗者和倒戈人员编成临时作战部队,又从本队挑选一批射术精湛者占据苏军固守区域周围的制高点,从而以较少兵力牢牢牵制住这股苏军部队,然后借助居民的帮助将一切可用的交通工具集中起来,私人轿车、老式卡车乃至畜力车,载运营主力部队向西奔进。为了避开苏军沿路设立的岗哨、机动部队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苏军战机,他们宁可绕路也尽量贴近树林行进,以这样的方式尽速向铁路线推进。在精确的地图上,从诺因基兴到霍斯特地区的铁路线直线距离仅有15公里,公路行程大约20公里,博斯曼的部队这一路走了不下30公里,而且这片地区毕竟以平坦开阔的沃野为主,树林与树林之间往往有宽大数千米毫无遮蔽的区域。行军途中,这支帝国军队两度遭遇苏军战机空袭,在贝尔特海峡还能占到便宜的米格、雅克战斗机在这里可以肆无忌惮地俯冲、扫射,直接造成了数十名帝国军战士和好些平民志愿者伤亡,而且在海岸部队的警报和空军飞行员的指引下,苏军在这一地区的指挥部迅速调集部队前来。下午3时许,在肉眼已经可以望见铁路线的地段,一支乘车而来的苏军部队迎面冲向地处开阔区域的博斯曼营。
在用无线电向指挥部报告本部进展及作战情况后,博斯曼果断率领部队后撤数百米,令少数部队穿过树林从侧翼迂回运动,主力连队背靠树林摆开防御阵势。以区区四百兵力正面迎击同等数量且有装甲战车和空军支援的苏军机动部队,这看起来不是个聪明的选择,呼啸而至的苏军战机从一开始就让帝国军的官兵们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