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势如朝露(中)(2 / 8)
,明智光秀也率军来到了山城国。他之前因为秀吉突然撤军,已经发现了秀吉的意图,为此还特地攻入播磨国东部两郡,试图逼秀吉回防。但秀吉很有魄力的没去管他,迅速攻下了河内国,进而向京都方向逼近。这样一来,为了避免足利义周崩盘,他只好放弃了在播磨国的行动,率领除福知山城守军以外的万余主力支援义周。
但是明智光秀并没有直接和足利义周汇合,而是驻守在木津川最下游的乙训郡山崎地区。这个地方,是整个山阳道和南畿内通往京都盆地的入口,和北部扼守山阴道的大枝,东部扼守东海道、东山道的逢坂,东北部扼守北陆道的和邇,一起被称为京都的“四堺”。所以,无论是从河内还是从摄津前往京都,都必须通过这处要地,讨逆军当然也不例外。不仅如此,这里还是木津川、宇治川和桂川三条河流汇集之处,河道非常宽阔,乃是京都西南部的天然屏障。而三川汇集之后,便改称为淀川,一路向西注入大阪湾了。
明智光秀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布阵,显然是对上游的畠山义周并不看好,觉得他太过突前,白白浪费了淀川这么好的天然阵地。之后的情形,也证实了他的这种看法,并且成为幕府军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十一月十三日,在明智光秀抵达淀川的第二天,羽良秀吉、池田恒兴、前田利家率领着西路的三万余人,率先到达河内与京都交界的八幡地区,和木津川对岸的足利义周发生接战。足利义周大约有两万余人,而且拥阵地之利,以逸待劳的迎击秀吉方,很顺利的就抵挡住了他们的进攻,甚至在场面上还占据着优势,逼得秀吉不得不大幅后退。这一战果迷惑了足利义周,让他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己方可以在这里先击败这一路讨逆军,于是下令放弃阵地,向秀吉方发动了进攻。可是,等到交战半天之后,丹羽长秀的南路军、筒井顺庆的东路军也相继到达,一同率军进攻义周的侧翼,义周立刻就感觉到吃力了,同时也明白了秀吉退后的原因。无奈之下,他只好放弃部分军势,率主力沿木津川后撤,在明智光秀的接应下渡过了淀川。
尽管成功的脱离了战线,保住了自己的主力,足利义周却毕竟是败了,不仅损失了不少威望,也挫伤了剩余军势的军心。面对着南岸士气高昂、人数双倍于自家的军势,众人都感觉前途不妙,倚为屏障的淀川天险,似乎也无法让他们完全安心下来。
觉察到这种情况,秀吉并没有趁势渡河进攻,而是又发挥起了他在调略上的特长。他这次的目标,是宇治川上游两万石豪族、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