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地下城(6 / 12)
比的。
虽然华侨城的高层建筑也不是很多,但也不是王子郡可比的。进入延伸线,两旁铁丝网外那鳞次栉比的大厦连绵不绝,还能看到铁丝网外相邻的街道上那如蚁般的欢迎人群,其气氛之热烈,其欢迎人群之多远比王子郡更要惊人。
如果说诺姆堡受益于隧道,这些年厚积薄发得以快速发展,那华侨城则是受益于隧道,然后老树发新芽,曾几何时,华侨城就曾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全国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全国城市面积最大的城市。只是在科雷马河战役结束后,随着阿瓦琴等气候环境更好的港口城市的崛起,华侨城开始一步步的没落,到后来第一次苏阿战争结束,整个远东落入阿拉斯加手里后,华侨城面临的冲击越来越大,釜山,汉城、清津、海参崴等各大沿岸港口城市的兴起,让华侨城的退步越来越明显。
在隧道工程正式立项之前,短短数年间,华侨城的人口减少了30%,人口最少时只有一百三十万人不到了,城区内甚至有过人口即将跌破百万的时候,一度退出全国十大都市之列。在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有朝一日华侨城会再度崛起,所有人都以为华侨城将越发没落,这个曾经的全国最大城市也许不过十年就会沦落成一个北极小城。甚至直接回到以前的北极渔村时代。
但白令海峡隧道工程的立项,尤如平地一声雷,炸响全世界,同样也让已经即将枯萎的华侨城给惊醒了。
依靠本来就极为强劲的公铁路交通优势和仍然还非常强劲的工商业实力及雄厚的城市基础,在隧道海峡正式立项时,华侨城就开始止住颓势,重新成为全国投资商眼中的香饽饽,到隧道开工时,各种投资又开始涌入华侨城,而到隧道即将竣工的前两年时,全国各大客商更是蜂拥而来,各种各样的投资落户于此。正好十年时间,华侨城不但没有重新沦落成北极渔村,反而重新崛起,焕发第二春。
虽然因为气候环境实在太差,后来的各种投资多集中在商业运输服务业等方面,大规模工业投资并没有多少增长,使得华侨城的人口升势并没有想像中的快,再没有夺回过全国第一大国,甚至在亚洲也再没有夺回过第一大城的地位,还相继被克里斯诺亚尔斯克和新西伯利亚超越,但十年来稳步有升,也成功的完成了城市经济转型,从以前工业为主的城市逐渐转变成了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都市,人口也从当初最低潮时的不足一百三十万,逐步回升到了去年的总人口超两百万,城区人口超一百五十万的地步,再度挤身全国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