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瓜分(2 / 12)
何处置他们这些苏G领导人。二就是将来对被瓜分苏联领土的处置。三就是阿拉斯加与意大利等其他国与国之间达成的一些协议。最后一个自然是瓜分苏联之后,对英美的态度。
这四个重点,很容易找到,因为都有大黑体字标了出来。
第一个和第二个重点,由一个雅尔塔协议做了解释。
根据这个协议,苏联将由阿拉斯加为首的海约国和由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分区占领,分区基础线为北起道加瓦河经西德维纳河、莫斯科河、奥卡河、顿河最后抵第聂伯河下游。以西属德国为首的轴心国控制,以东归阿拉斯国为首的海约国控制,至于各阵营之间未来如何划分占领区,则由各阵营自行协商解决。
但在此基础线外,另有多条明细规定。使得双方控制区有大半互相渗入了对方,海约国有部分控制区位于基础线以西,而轴心国同样有部分控制区位于基础线以东。
首先确定是道加瓦河以南及以西的拉脱维亚全部领土归属海约国控制。如此波罗的海三国当中,只有立陶宛全境归轴心国控制。而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两国则全部归属海约国控制。
其次是西德维纳河以东以北的白俄罗斯领土归由轴心国控制,这样也就代表着白俄罗斯全境将成为轴心国的控制区。
其三是针对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划分有详细规定,双方规定,以呈南北向穿越全城的莫斯科河划分,凡属河以西的莫斯科城区则归轴心国控制,以东则归海约国控制。双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越过这条分界线干涉对方占领区的各项事务。
其四则是规定顿河中下游区域全部归属海约国控制,此外第聂伯河下游也全部归属海约国控制,轴心国在顿河地区只能控制顿河上游及顿河支流北顿涅茨克河上游未明确归入海约国控制的地区。在第聂伯河,轴心国也只能控制未明确归入海约国控制范围的中上游地区。
为明析双方在此区域的一切权益,还对顿河、第聂伯河地区的归属作了详细地域解释。
该解释为顿河中下游的罗斯托夫州全境,干流上游的沃罗涅日州河以东部分属海约国控制区。干流上游的别尔哥罗德地区及沃罗涅日州河以西部分属轴心国控制区。
而顿河支流北顿涅茨克河和第聂伯河地区则有这样的解释,即凡属原乌克兰管辖的哈尔科夫、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第聂伯罗彼得巴甫罗夫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敖德萨共八个州全部范围及克里米亚半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