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一声枪响(1 / 12)
艳阳如血,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在阳光照耀下,本应是无比壮丽,但事实上美丽的费尔干纳盆地数月来,每天都浸染在弥漫的硝烟之中,终日未散。
马尔吉兰,在费尔干纳盆地东南部,阿赖山脉的山前地带,南距盆地中心城市之一费尔干纳市5—7公里。人口不过数万,但这个小城却是费尔干纳盆地有名的古城之一。也是中亚铁路要站,公路枢纽。大型丝绸工业中心,苏联在此建有大型丝织联合企业。设有丝织工业研究所。
但此时这座古城几乎已经成为废墟,再不见一点历史的痕迹。
硝烟尚未散尽……
拜塔夫的军靴踩在满布石块的街道上,却是一脸顾盼飞扬,虽然这座城市是乌兹别克的城市,做为现在新乌兹别克人民军总参谋长的拜塔夫看到一座城市被摧毁成如此模样,应该是非常悲伤的,但拜塔夫不是这么看的。
因为马尔吉兰是第一座完全由乌兹别克军队自己收复的城市,哪怕打烂了这个城市,这仍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哪怕放在中亚五国当中,马尔吉兰也是第一个凭借自己的力量收复的城市,拜塔夫则亲自指挥了这次战役,他有理由高兴。
“将军!总统和哈桑诺夫主席刚刚发来电报,一个小时后,他们会抵达马尔吉兰,沙茨基赫总理要求我们做好安保准备工作。”这时一个参谋快步跑来,举手敬礼道。
哈桑诺夫现在是中亚民族独立联合阵线的轮值主席,而谢尔绍夫则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马尔吉兰做为第一个由中亚军队自己独立收复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两人亲自前来视察也是情理之中,虽然这里硝烟还未散尽,安保工作有些困难,但拜塔夫还是很高兴。这无异于是宣扬他拜塔夫战功和威名的一次好机会。
拜塔夫与哈桑诺夫及谢尔绍夫等人不同,他并非克孜勒奥尔达起义的功臣,他甚至都没有参与这次起义,那个时候,他还是一名苏联将军。
但是他却是中亚民族独立运动进程当中同样将载入历史的另一次重要起义的首要功臣,那就科克切塔夫战场起义,在那场起义中,正是他率领的六万中亚籍军队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战场起义,直接导致了苏军在科克切塔夫遭遇意外失败,间而影响了整个乌拉尔以东的战略局势。
同时这次起义也为中亚民族独立带来了一次堪比克孜勒奥尔达起义的带动作用。在那次起义之后,苏军越来越不相信中亚籍士兵,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中亚籍士兵开始走上起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