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李世民的烦忧(2 / 4)
来,十分细致,甚至连引证的出处,也详细告诉韩瑞,免去他翻书查找的辛苦,韩瑞再次感叹起来,连在书卷几页几行多少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在他眼中,李淳风与吕才两人,堪比电脑,称之为人形图书馆……中心系统,或许更加贴切。
相比之下,韩瑞自然自叹弗如,不过也不觉得惭愧,毕竟在古代,博览群书,多才多艺,通晓各家学说的大能全才,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历朝历代都有,绝对不罕见,究其原因,无非是兴趣、爱好、天赋、环境使然罢了。
兴趣爱好是其次,主要因素是天赋与环境,天赋的重要性,大家都非常清楚,别看那些名言格语,总是标榜勤能补拙,汗水等于成功,这自然是有道理的,可是世界上,总是有这样的天才,他们纯粹就是为了打击别人的自信心而存在。
过目不忘,过耳则诵,这是小意思,胸中诗书百万,更不是形容词,遇到这样的妖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理会他们,免得受不了打击,郁郁而终。
当然,有天赋,也不意味着能够成为全才,春秋战国时期,孟母三迁的典故,就可以让大家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韩瑞也深有感触,重生之后,短短的时间内,自己的学识,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在后世,光怪陆离的事件层出不穷,受到的诱惑,更是古代的几百上千倍,整个社会,人心浮躁不安,不要说孩子,就是所谓的专家、学者,也静不下心来,认真钻研学问,怎能奢求出现经天玮地的大才。
越是接触大儒名流,韩瑞越是觉得自身的不足,自然,韩瑞没有这样的野心,想要成为什么宿儒大家,只是希望自己的学问,有所精进而已,至少可以与享受到赞誉匹配,不被人骂成,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
有的时候,韩瑞觉得,身上背负的盛名,也是莫大的压力,不过也是动力,好像是条无形的鞭子,不停的在鞭策自己奋力前进,而且松懈不得,因为总有一些人,或是出于好心,或是别有用意,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
比如刚才,要是韩瑞觉得,回答没有意见是件丢脸的事情,从而选择胡诌的话,恐怕很多人会乐意指正他的错误,顺便表示自己的嘲讽,不要怀疑人性的善美,也不要怀疑人心的险恶,人在官场,居于朝廷,品尝到权力的滋味,有谁能够保持清醒理智?
太极殿,御书房,悄然无声,几个内侍屏气凝神,小心翼翼的待在角落,大气也不敢出,唯恐惊扰了御案之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