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上)(2 / 4)
行迹太露,我军恐怕难逃一败。”
挑了挑眉头,曹操似自言自语,又似向贾诩、荀攸二人询问道:“公孙康当真有这番心机?”
曹军与公孙康所进行的幽州攻防战已经进行了5月有余。早期因为粮草太过紧缺,担当防卫重任的臧霸虽然费尽心力,也难逃节节败退的命运。不到一月,就丢掉了整个辽西、右北平两郡。随后连渔阳郡也变得岌岌可危。
幸好,曹操对公孙康也是早有防备,及时派遣使者前往乌桓、鲜卑诸部,几经游说,终于说动了与公孙康生出罅隙的乌桓王蹋顿,及鲜卑拓拔部出兵援应。
三万鲜卑、乌桓骑兵的袭扰,让公孙康不胜其烦。而曹军方面,在程昱的建议下,臧霸命军卒拣取敌军尸体,割肉为食,勉强解决了军粮的短缺之困后,终于艰难地守住渔阳郡,并支撑到了曹、刘两军战事的结束。
完成秋收之后,曹操立即命夏侯惇统领大军北进幽州,展开反攻。
激战月余,夏侯惇终于形成对辽东军的反压制。
已成骑虎难下之局的公孙康,却因脸面问题,死撑不愿退兵。这正好给了夏侯惇可乘之机——在程昱的建议下,夏侯惇以步步为营之法紧迫公孙康,同时又请乌桓军日夜不停地袭扰辽东军的辎重补给线。
待公孙康如梦初醒时,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极为窘迫的境况之中——进攻已无希望,原地驻守也得面临夏侯惇的紧迫和乌桓、鲜卑骑军的骚扰,甚至连粮草供应都无法得到保证。
公孙康骑虎难下,夏侯惇却在等待着时机。
按照曹操的估计,至多再有半月,公孙康就将无法支撑下去。届时,只要能抓住机会将其击退,就可以乘胜一举攻入辽东,最终彻底铲除公孙康的势力。
然而,就在曙光已现,前景一片光明之时,居然出了这么一个大变故,如何不令曹操气恼。不过,他更为关心的是导致变故的原由。
“丞相说的不错,这里的确很有问题。”贾诩点头说道,“据仲德手书来看,辽东军的实际战力并不似先前表现出那么孱弱。公孙康极有可能是刻意营造出军疲力竭的假像,以掩饰其真实意图。”
“联系上乌桓军的反戈,攸怀疑……公孙康很可能是与乌桓人联手做的一出戏。”荀攸思索着说道,“若真是如此,公孙康的粮草短缺恐怕也是在做假。负责截击辽东军粮草辎重的,正是乌桓人。”
“难道从一开始乌桓人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