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海狼行动”(3 / 6)
备和英国皇家海军硬拼,打那种堂堂正正的海战。他的选择是:避开皇家海军,把袭击舰和潜艇派到大西洋,截杀盟国的护航运输队,以切断英国的海上生命线,达到使其弹尽粮绝、不战自降的国的。但是,德国出海口不畅,潜艇虽能暗渡北海,可大型水面舰只却被堵在自家门前,行动处处受阻,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对此,雷德尔走了两步棋:第一,大战爆发前就将“德意志”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派到了大西洋上,预先埋下了两颗钉子;第二,已做好充分准备,只待时机成熟,便出兵去占须战略要塞挪威。
虽然在1935年3月16日德国废除凡尔赛和约之后不久,就与英国签订了海军协定,德国自愿把海军兵力限制为英国海军的35%,但德国潜水艇U艇可以为英国潜水艇的45%。协定同时规定,在特殊情况下,经过通报以后,德国U艇可以达到英国的100%,但必须以削减相等吨数的其它舰艇为条件。
这项有关U艇兵力的协定,并非出于英国方面的好意,当然更非英国被迫作出的让步。英国人之所以同意如此,主要是由于他们一直认为潜艇并非什么威力巨大的兵器,一直低估了潜艇的作战能力。
几个世纪以来,英国海军的一贯传统是要保护大英帝国的海上交通。即使在设计未来战争时,也是基于上述思想的。因此,这种防卫性的任务对攻击性的潜艇并不合适。结果,英国的潜艇数量一直很少,即使到1939年,英国海军也只有57艘而已。
英德海军协定签订之后十天,德国北部的基尔港的海军工厂举行了庆祝UⅠ就役典礼。在此之前的十七年里,德国一直在悄悄地为建设U艇而工作者,这样才保持住了U艇的中枢。
比如,德国曾为芬兰和土耳其定做了2艘潜艇,在交货之前把它先提供给潜艇学校的师生使用,以便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U艇部队获准建立以后,这些青年学生自然便成了U艇部队的骨干分子。
1934年,在基尔港的海军工厂里,已经建起了几个被严格保密的厂房。
次年6月,其中的一个厂房生产出第一艘U艇。此后,一系列U艇从这里诞生,到9月末,终于形成了一支拥有9艘U艇的部队。
要知道,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德国就连一艘U艇都没有!而那些正在秘密受训的年轻人,在一战结束时只不过是些小玩童呢!
在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德国发动的无限制潜艇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