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洛阳定策(3 / 4)
与会者被孙百里的问题搞得莫名其妙,不由得面面相觑,最后,李士东起身回答道:“造成饥荒的原因主要有四个:第一,当年花园口决堤,河水奔腾而下,夺淮入海,黄水退后形成长达400多公里的黄泛区,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沃土变成沙滩河汊,不愿做亡国奴的民众大批流向豫中和豫南,加重了上述地区的粮食负担;第二,第一战区的几十万军队在河南驻防,军粮马料,以及兵源补充,全靠在河南就地取材,沉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使河南民力物力财力早已枯竭,即使在风调雨顺年景,农民缴纳粮赋之后,也没有任何节余;第三,去年久旱无雨,麦收只有一两成、秋粮又绝收;第四,汤恩伯扩编军队,大兴土木造成的额外负担。”
孙百里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说道:“李主席,你说的非常全面。但是你想过没有,豫东平原同样饱受旱灾之苦!当初逃亡到国统区的民众虽然为数不少,可是应该没有留下来的多,那里的土地已经全部变成了沙滩河汊,本来就没有什么收成,再遇到天灾如何生存?”
李士东和蒋鼎文等人顿时恍然大悟,说道:“日本人即使有粮食也不一定会拿来救济他们,生活要艰难得多!”
孙百里问道:“蒋司令,最近有没有从沦陷区传过来灾情的消息?”
蒋鼎文摇了摇头,回答道:“从去年年底开始,日伪军就严密封锁边境,沦陷区灾情就不得而知了!”
孙百里眉头紧皱着说道:“日本人这么做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饥荒已经爆发,害怕消息外泄;第二,在策划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正如李家钰将军所说,黄泛区不适合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运动,因此第二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也就是说,沦陷区的灾情十分严重!”
蒋鼎文说道:“孙总统的意思是不是要求第一战区向东发动攻势,以此来解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
孙百里回答道:“是的!国统区的灾情应该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解救沦陷区的同胞!军队的溃败是导致他们沦为亡国奴的原因,他们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接着他分析道:“日军也知道黄泛区不适合大兵团机动,防御应该比较松懈,这样一来,我军就有机会发动突然袭击,在解救同胞的同时把华北和华中日军割裂开。”
蒋鼎文意识到责任重大,表情顿时严肃起来,正色说道:“第一战区保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整编,投入反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