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中美会谈(3 / 4)
人能够让到哪里呢?或者让到哪里你们才能满意呢?蒋委员长当年的最低限度是恢复到1931年的态势,也就是说放弃东三省、内蒙古、满洲国和台湾的主权,这个条件即使日本人真的答应了,你和你的人民可能接受吗!?如果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的话,上述几个地区是绝对不可能放弃的,因为这是其争霸世界的根本,其重要性仅次于日本本土而已。”说到这里,马歇尔看了看孙百里依然波澜不惊的面孔,轻声说道:“中国是个在亚洲有绝对影响力的大国,这一点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无法改变,当日本决定做亚洲的霸主,通过武力扩张的手段崛起的时候,与中国的冲突就已经无可避免了,与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冲突也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虽然厌恶战争,但是只有战争才能结束战争,只有彻底摧毁日本的战争机器,才能阻止它继续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孙百里缓缓点了点头,正色说道:“马歇尔先生,既然贵国政府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为什么迟迟不采取行动呢?日本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钢铁、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基本上都依赖进口,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却是日本的主要进口国,如果从这方面来看的话,贵国的政策难道不是自酿苦酒吗?”
马歇尔没想到孙百里一直对美国政府的中立政策耿耿于怀,一时有些语塞。司徒雷登担任驻华大使已经有些时日,对中国方面的抱怨早有耳闻,为了给马歇尔解围,抢先回答道:“总统先生,美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必须顺应民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美国正是因为保持了长时间的中立政策才得以在战后确立一流强国的地位,所以在二战爆发初期,民众之中弥漫着严重的‘孤立主义’情绪——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只要战争没有波及到美洲大陆,就继续保持中立。尽管如此,美国的大门还是一直向中国敞开的——华侨的捐助、犹太人的投资、政府的武器采购、巨额贷款等等能够顺利抵达中国,足以表明了美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陈纳德补充道:“罗斯福总统力排众议,同意中国政府在美国招募飞行员并购买新式战机,同时不断提高日本进口物资的门槛,算是尽力了!”
马歇尔非常满意地看了看两位同胞,然后用目光示意他们不用辩解,接着他用坦然的态度承认了国家政策的失误:“美国政府采取中立政策的重要原因是希望交战国在战争中相互削弱,尤其是新兴的日本、德国和苏联,这样强大无比的美国将稳获世界霸主地位,然而,形势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