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亚洲第一(3 / 4)
在日军和德军的攻击下岌岌可危,如果不是美国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可能早就倒下了,哪里还有能力来挽救美国?
罗斯福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因为抗战四年多的战争表明,中国军队特别能战斗,只有他们顶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到现在,日本仅仅出动了不到二十个师团的兵力,却造成本国军队和大英帝国军队的溃败,罗斯福简直难以想象装备着劣质武器的中国军队是如何在三倍数量的日军面前坚持下来的!正因为如此,罗斯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中国拉入同盟国的阵营,即使为此得罪了盟国也在所不惜——盟友的利益固然重要,但是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相比自然要退居第二了!
当罗斯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参谋长马歇尔之后,立即得到他的全力支持。马歇尔认为,美国还没有真正转入战时体制,武器装备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迫切的需要,而陆军却从战争爆发之初的三十万人急剧扩充到168万,由于缺乏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很多师长居然只有中校的军衔,部队的战斗力难以保证;五个装甲师刚刚组建,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空军还没有可以与日本‘零式’战机向匹敌的战斗机。这种情况下,即使能够暂时守住澳大利亚,也无法应付日军源源不断的增援,因此,通过中国战场拖住日军的主力,为美国争取时间就变成唯一的选择。
马歇尔针对罗斯福对盟国态度的担心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美国政府不要顾及苏联的态度,直接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因为现在的苏联并没有讨价还价的实力!同样,这个结果也适用于英国,香港这块飞地对英国的重要性甚至还不如大西洋里面的几个岛屿,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得罪中国。马歇尔还提醒罗斯福,无论是英国还是苏联,都需要美国物资援助,相信它们会在做出激烈反应之前慎重考虑这一点!
对于能否把中国拉入同盟国、担负起应付日本陆军主力的重任,马歇尔胸有成竹!他认为日本占领台湾半个世纪,东三省十年之久,而持续四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两个国家已经是不死方休的局面,根本没有媾和的可能,无论谁做总统都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现在中国政府与日本的和平谈判肯定是为了拖延时间,为全面反攻做准备。
马歇尔还说,为了保证顺利和中国政府达成协议,一方面要提供非常优厚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妥善利用美国在中国政府内部的良好关系。罗斯福总统的同学胡适博士现在是中国外交部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