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军备计划(3 / 4)
人中遴选出来的,再加上充实进去的士官生,战术素养的差距应该不是很大。”
白崇禧点了点头,低头继续翻阅计划书。
这时候,何应钦问道:“对外通道已经基本断绝了,坦克师、摩托化步兵师的装备从哪里来呀?难道福建的军工企业有这么高产量?”
孙百里回答道:“福建的军工企业正在与四川的军工企业进行整合,产量必将大大提高,预计在明年年底的时候可以生产出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的全部装备,目前只能采用轮流训练的方法来熟悉装备,让人等装备,总比让装备等人要好吧!”
何应钦又对军队的编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认为不应该取消军级编制——中国战场不同于欧洲,小规模的战斗非常多,集团军的规模太大,指挥起来会非常困难的。”
孙百里想了想,说道:“这个是有些欠考虑,取消好了。”然后拿起铅笔在计划书上重重地划了一条线。
随后,陈诚等人针对计划书的内容提出了许多意见和疑问,孙百里随即做出相应的调整,等到修改的差不多了以后,孙百里对大家说道:“现在咱们来讨论讨论犹太军团的问题吧!”
仍然一头雾水的陈诚等人不约而同地凝视着孙百里,等待他来解决大家的疑问,出乎预料的是,罗思柴尔德首先站了起来,向众人深深鞠躬,说道:“我首先代表犹太民族对中国人民的恩情表示最最衷心的感谢!”接着沉声说道:“最近一段时间,由于中日之间暂时停战,很多族人从欧洲辗转来到中国,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达到了十几万人,使福建广东两地的压力倍增,因此,我不得不为族人的前途来打算。”
孙百里插话道:“因为还会有更多的难民到来,所以政府不得不暂停入籍的申请。”
罗思柴尔德继续说道:“为了不使这些族人成为中国政府的包袱,我和其他犹太社团领袖经过磋商之后,决定从难民中间召募军人,并自己出资金购买武器装备,扩大犹太军团的规模,为抗战出力。”
孙百里接着说道:“得知罗思柴尔德先生的意见,我产生一个想法——这场旷日持久,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和亚洲的格局必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是否可以在邻近地区为犹太人夺取一个立足点,一个可以建立他们自己国家的地方?”
罗思柴尔德感激地望着孙百里,说道:“总统先生和我谈起他的想法之后,我激动万分,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