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复员大潮(3 / 4)
官兵是否负伤、是否获得嘉奖有关。
比如,在陆军中,上士以下的士兵的战场部署时间为七百二十天,只要达到,就可以向陆军司令部申请退役,而且都能得到批准,除非官兵自愿延长服役期,不然都将在达到标准后返回后方。如果在作战中负伤,且伤情得到评定,将按照受伤的严重情况,相对的减少战场部署时间,为此陆军制订了一套极为详细的伤情评定标准,把伤势分成了十二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对应的减免期。如果在作战中表现勇猛,获得了嘉奖,也可以根据对应的细则减少战场部署时间。有减免,也就有延长,而导致战场部署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就是在后方的休整时间。
相对而言,军官的战场部署时间比士兵长得多。
此外,海军、空军与陆战队都有各自的标准,而且会在新兵加入的那一天,就明确告知详细情况。
结果就是,很多新兵都在数着天数过日子。
这项政策,实际上就是为战后让军人复员准备的。
根据中国军方统计,百分之六十四的陆军官兵、百分之八十七的海军官兵、百分之八十三的空军官兵与百分之七十二的陆战队官兵都在达到战场部署时间之后,主动要求延长服役时间。
显然,这些官兵在战争退役之后,都是首批遣散对象。
八月初,牧浩洋就在战争部下设立了“军人退役复员办公室”,专门处理与军人退役有关的事情。
后来,经该办公室处理的退役军人就有一千三百多万。
当然,让一千多万军人退役,绝对不可能在一天内办到,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好几年。
从本质上讲,让军人退役的关键,就是能够让他们返回社会,适应社会环境。
要知道,军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群体,很多职业军人根本无法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别的不说,让牧浩洋退役的话,他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消磨每天的二十四个小时。
如此一来,解决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所幸的是,大战结束之后,百业待兴,需要大量从业劳动者,而受过严格纪律训练的军人绝对是理想的劳动者。
只是,很多军人没有参与社会劳动所必须的技能。
为此,牧浩洋在二零五六年初就筹建了“退役军人再就业培训学校”,专门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培训。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