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涟漪有孕(一更)(2 / 5)
有经历和能力研发橡胶制品,便独出心裁的粗布代替橡胶。
粗布随处可见,百姓们喜欢用粗布纳鞋底做鞋垫,便是将多层粗布重叠,用粗针一针针将粗布缝起来,加厚、加实、加固,而后在这厚如鞋垫的布条上用特制粗线绣上花纹增加表面摩擦力,使用竟与现代橡胶传送带效果不相上下。
传送带就如同纽带,将不同功能的机械联为一个整体,而将这传送带不仅能提供便利不说,大大缩短了劳动时间,更主要的是——使机械看起来确实精密、高大上了不少。
如果说之前造铁厂生产出的机械还是一个个小部件的话,这一次每生产出的一座机器便是无法分割的庞然大物。
各种机械自是苏涟漪亲自设计研发,造铁厂因这些机械供不应求。正如之前所说,造铁厂的形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便是由鸾国金玉公主入股,有了皇家的背景,便突破了各国不允许民间铁匠铺大规模生产的局限。其次便是苏涟漪结合现代科技奇思妙想的设计,跨越千年,将现代思维应用在古代,自然令古代人大开眼界。
有研发便有模仿,自苏涟漪的造铁厂成立,便有不少人联系铁匠铺进行模仿制作出那么一台两台,而最终发现,从购买正品拆解仿制到制作铁具模型,再到找手艺精湛的铁匠进行打造组装,最后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竟然远超买来的成品价格,仿造者看着模仿得有模有样的机械却价格翻倍,最终也只能停止模仿。
这便是小作坊与大工厂之间的差距。
这一切都在苏涟漪的意料之中,别说她不怕外人模仿,就算是模仿成功也无妨,反正她生活中心早已不再赚钱之上。
苏涟漪的造铁厂有了更新换代产品这一消息发布之后,信息如海潮一般瞬时传遍大江南北,不因别的,商人的鼻子比狗儿鼻子更灵敏,在找寻商机方面怕是比斥候更为厉害。
一时间,东坞城热闹非凡,除了鸾国本国商人,更是集聚了其他各地的商人,轩国、北秦等等,甚至出现了高鼻梁蓝眼睛的神木国人。
当苏涟漪见到这些“类似欧系人种”时,便知,一个小小的造铁厂怕是已惊动了各国皇室。
涟漪在接待这些“外国人”时曾经用英语,对方却听不懂,想来这个时空和现代也许并非平行,或这些迁徙者已被神木国同化,早已忘了原本的语言。
更有甚者,一些巨商找到造铁厂进行合作,有的出了自己的图纸希望造铁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