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第七师的溃败(2 / 4)
皖军第二十五团却是出现了让雷震春预想不到的事情,面临奉军的猛攻,加上得知己方已经被包围,而且自己还是属于断后部队的时候,第二十五团的军官和士兵们绝望了。
断后部队代表什么?
那就是代表着他们已经被雷震春抛弃了,雷震春是想让用第二十五团的牺牲为第七师其他部队争取到活路。
被放弃的第二十五团官兵们也不是什么对雷震春或者对段祺瑞抱有极大的私人忠诚,他们只是当兵吃粮而已,正常情况让他们苦战还没有问题,但是让他们去担负必死的作战任务,动摇是肯定的。
实际上不仅仅他们如此,当代国内的其他部队大多存在这种问题,那就是国内的这些军队,包括奉军在内其实他们都缺乏国家民族意识、缺乏主义、宗教等信仰,维持他们士气的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当兵吃粮的想法,这种想法普遍存在在士兵阶层当中,在他们眼中,当兵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段祺瑞或者赵东云给他们发饷养家,那么这些士兵就给他们卖命。
而在军官阶层,虽然部分人有着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是也不强,让他们给赵东云或者段祺瑞卖命的原因大体有两个,一个是私人忠诚,一个是对权势,个人前途的渴望。
以奉军为例子,奉军的大部分军官都有着少许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但是这不足以成为他们效忠赵东云的主要原因。孟恩远、陈光远、杨德明等高级将领效忠赵东云,乃是因为他们和赵东云、苏系是一个利益整体,苏系好了他们才好,苏系统一中国了,他们才能够当上开国功臣。而对于那些进修生们而言,则是私人忠诚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他们自诩为赵东云的学生,嫡系中的嫡系,他们并不是为苏系效忠,他们是为了赵东云私人效忠。
在当代特定的环境下,所形成了国内诸多军阀部队的向心力实际上是有限的,远远无法和那些有着国家、民族、宗教、主义等信仰的列强部队相提并论。
而这两者的差别实际上也就是近代军队和现代军队的差别,近代军队和现代军队的最大差别并不是什么武器差距,而是信仰上的差距。
一战中、二战中列强部队可以为了国家和民族发起视死如归的死亡冲锋,伤亡率经常达到百分之四十,五十都不崩溃。
而对于缺乏信仰的近代军队而言,经常只有百分之十的伤亡就崩溃了,如果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伤亡率,那那百分百是全军大崩溃了。
当代的奉军和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