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目标:安庆 (1)(8 / 23)
旨,命湖北官员钱宝青去湖南彻查,如果情况属实,就把这个“劣幕”就地正法!
骆秉章慌得直转圈,左宗棠还强作镇定,对骆秉章的惊慌嗤之以鼻。骆秉章自遇到左宗棠以来第一次训斥起左宗棠:“你呀,圣旨已下,钱宝青正在来长沙的路上。人家指责你那些事有几件是假的?你被砍头,还会连累我!”
左宗棠惊愕地张大嘴巴,骆秉章不管他嘴巴张多大,跑进书房去写求救信了。这些求救信中,曾国藩就非常荣幸地收到了一封。
在骆秉章的求救人中,本没有曾国藩。曾国藩虽然和左宗棠和好,但当年他守孝期间,左宗棠痛打落水狗的一幕,肯定还在曾国藩内心深处刻有印记。骆秉章不相信人性本善,纵然曾国藩不会在此时对左宗棠落井下石,也会袖手旁观。
让他大感意外的是,曾国藩竟然快速地回了信,并且要他转告左宗棠,必死力相救。
这是一种什么胸怀?骆秉章以为左宗棠知道这件事后会感动、羞愧地落泪。想不到,左宗棠只是一笑,说:“你们太小题大做啦,我本无事。”
有事还是无事,恐怕他心里最清楚。曾国藩更是心知肚明,庆幸的是,钱宝青是他的弟子,曾国藩以老师的身份向钱宝青求情,钱宝青当然要卖曾老师这个面子。左宗棠这才毫发无损地离开了湖南长沙。
站在湖南边界,举目四望,内心凄凉。他不知该去哪里,突然想到被樊燮举报的事,不禁仰天长叫:“我要去北京,到皇帝面前说个清楚。”
这意思是,他要去北京做一回自我剖白和辩护!
曾国藩听到这个消息,慌张失态,急忙向胡林翼明示:留住左宗棠,去了北京,就等于掉进了官文的陷阱。
曾国藩考虑得非常周到,他自己不劝左宗棠,是怕左宗棠那怪异的自尊。左宗棠一向瞧不起他,这个时候他出来劝阻,只能是给左宗棠去北京火上浇油。
胡林翼按曾国藩的指示写信给左宗棠说:“你万不可北上,因为陷害你的人并不会因为你离开骆秉章的幕府而善罢甘休,他或许正在四处布置,你去北京,等于是自投罗网。”
这封信对左宗棠的人生起了关键作用。其实他去北京只是气愤难平的吆喝,根本毫无底气。如今有这样一封信到来,他迫不及待地停止了北上的脚步,一扭头,南下了。
在南下的途中,他四顾茫然。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除了曾国藩外,他再无可投奔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